许传霈的诗词,许传霈的作品-古诗词网

余生而鲁钝,雅不善诗。岁辛巳,由湖返杭,尤绝意不吟咏,复何稿之可存乎。偶理丛残,有不忍遽弃者,念少壮遭际多艰,赖母教辛勤,良朋切磋,得不汨没天性,言情纪事,时见乎词,则又不可以不存。爰按年录之,起咸丰癸丑,终光绪辛巳,得八卷,计古今体若干首。初有无可斋、倦游轩、七二铃馆、春晖室诸编目,兹分注各年下以存旧名。

寻吴烈女赛金墓(丙子(清光绪二年,一八七六年,三十三岁))

[清]许传霈

昔传弱女成名惨,今访孤茔春日曛。
一带湖山钟劲节,满林红紫散遗芬。
贞魂应傍明霞墓,奇气争飞金盖云。
华表森森双峙处,留题犹记鲤庭闻⑴。

夏泛西湖至冷泉亭、飞来峰,暮由孤山步归 其二

[清]许传霈

塔势忽涌出,迎我我心喜。绿树翠幄张,清涧双流驶。

涓涓漱玉鸣,飞泉百道起。庭畔独徘徊,吊古情难已。

忠孝自热肠,韩岳今不死。水兮抑何冷,虽冷要仅此。

彼哉流俗人,趋炎附势耳。且不识清浊,遑知冷暖理。

湖城重建三贤祠落成① 其一 (丙子(清光绪二年,一八七六年,三十三岁))

[清]许传霈

城西争说谢公塘,后有颜苏德泽长。
十卷诗吟留刺史,百年神定在桐乡(皆见府志。)。
云移镇霅楼头白,风送洼尊亭外凉。
旧日宫垣安可仰,斯民去思不能忘。

由杭放小舟至湖(丁丑(清光绪三年,一八七七年,三十四岁))

[清]许传霈

武林山水过匆匆,春到苕溪一棹通。
村女桑前衫子绿,晴霞林外杏花红。
炉香成市人闻梵,渔网连波星落篷。
如此舟行浑不夜,布帆况有五更风。

转至蓬莱阁(庚申(清咸丰十年,一八六零年,十七岁))

[清]许传霈

此身已得到瀛洲,镜水稽山面面收。
八百鉴湖归眼底,万家烟火起楼头。
钟闻山寺天催暮,风吼庭松客报秋。
壁上题诗苔迹扫,不愁归远独勾留。

春饮衡甫郡庠即席示杨宾于世丈(丁丑(清光绪三年,一八七七年,三十四岁))

[清]许传霈

每过高斋俨若思⑴,森森八桂错金枝(谓旧时桂堂前八桂。)。
最难孤子重游地,未隔髫龄趋对时。
门外桑田沧海易,室中诗酒故人知。
黉宫香火證缘会(施之伯父与先君子先后官于湖。),僾见忾闻总不离。

复偕杨施二广文饮程庠二雨堂柬主人孙子兰(丁丑(清光绪三年,一八七七年,三十四岁))

[清]许传霈

相逢底是薄寒毡,醉倒鳣堂抱瓮眠。
一样知交今旧雨,卅年客梦去来缘(咸丰纪元曾饮斯堂。)。
无心新月窥书剑,有意春灯照管弦(座有招歌妓者。)。
赢得连朝文字饮,同乡到此小游仙。

至绍城留别宋白楼拔萃(丁丑(清光绪三年,一八七七年,三十四岁))

[清]许传霈

十载名场任是非,塞翁得失早忘机。
何期蹇足驱驽驾,偶触新情学鹳飞。
搏虎恐贻冯妇笑,割鸡应惹武城讥。
浮家幸有苕溪在,为趁斜风细雨归。

题艺林少年松下听泉小影 其一 (丁丑(清光绪三年,一八七七年,三十四岁))

[清]许传霈

韶华容易水东流,赖有回澜枕石头。
同是溪山无尽意,苍苍松荫好贻谋(尊翁补松先生有溪山无尽图。)。

借书柬衡甫(丁丑(清光绪三年,一八七七年,三十四岁))

[清]许传霈

针线压女红,斧锥资匠斲。
器利善事先,至理通乎学。
讲学在群书,梯航与辘轴。
舍此旧迹寻,歧途迷踯躅。
嗟我少失学,父书未能读。
缥缃飘劫灰,湖海走尘俗。
几处拥书城,心羡涎流角。
饷贫慨以慷,驱饥常缚束。
堪叹楮叶成,已尽易饘粥。
异书识纤微,天花眩眼目。
牛充梁栋高,蠡测山渊伏。
一知半解时,岁月逾匆促。
三来苕霅间,游忆髫龄熟。
桂堂许重登,天香犹馥郁。
施子真儒官,今雨旧雨续。
得钱便买书,插架签盈屋。
问难并析疑,取求快所欲。
帘燕静不嗔,河鼠饮满腹。
回首二十年,趋庭训闻独。
阶砌每徘徊,梦魂应来复。
袖卷晚归来,少年补未足。
荒草辟山蹊,暗室明椽烛。
故地逢故交,天与孤儿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