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秦古诗词-古诗词网

离别相去辞

[秦]无名氏

跞躁摧长恧兮擢戟驭殳。所离不降兮以泄我王气苏。
三军一飞降兮所向皆殂。一士判死兮而当百夫。
道祐有德兮吴卒自屠。雪我王宿耻兮威振八都。
军伍难更兮势如貔貙。行行各努力兮于乎于乎⑴。

弹歌

[秦]无名氏

断竹续竹。飞土逐肉⑴。

渔父歌(《诗纪》云。一作渡伍员歌。)

[秦]无名氏

日月昭昭乎寝已驰。与子期乎芦之漪⑴。
日已夕兮予心忧悲。月已驰兮何不渡为。
事浸急兮将奈何⑵。芦中人。
芦中人。岂非穷士乎(○同上)。

祭辞

[秦]无名氏

皇皇上天。
照临下土。
集地之灵。
降甘风雨。
庶物群生。
各得其所。
靡今靡古。
维予一人某敬拜皇天之祜⑴。
薄薄之土。
承天之神。
兴甘风雨。
庶卉百物。
莫不茂者。
既安且宁。
维予一人某敬拜下土之灵(右祭地辞。○同上)。
维某年某月上日。
明光于上下。
勤施于四方。
旁作穆穆。
惟予一人某敬拜迎于郊。
以正月朔日迎日于东郊⑵。

白水诗

[秦]无名氏

浩浩白水。倏倏之鱼。
君来召我。我将安居。
国家未立。从我焉如⑴。

白水诗

[秦]无名氏

浩浩者水。育育者鱼。
未有室家。而召我安居⑴。

《家语》引逸诗

[秦]无名氏

皇皇上天。其命不忒。
天之以善。必报其德⑴。

诸子喻山水

[秦]先秦诸子

  子曰:“譬如为山,未成一篑,止,吾止也;譬如平地,虽覆一篑,进,吾往也。 《论语·子罕》

 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,心不地则物不必载。太山不立好恶,故能成其高;江海不择小助,故能成其富。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,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。上无忿怒之毒,下无伏怨之患,上下交朴,以道为舍。故长利积,大功立,名成于前,德垂于后,治之至也。《韩非子·大体》

  海不辞水,故能成其大;山不辞土石,故能成其高;明主不厌人,故能成其众;士不厌学,故能成其圣。 《管子·形势解》

  子曰:“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;知者动,仁者静;知者乐,仁者寿。” 《论语·雍也》

  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 《论语·子罕》

  徐子曰:“仲尼亟称于水,曰:‘水哉,水哉!’何取于水也?”

  孟子曰:“源泉混混,不舍昼夜,盈科而后进,放乎四海。有本者如是,是之取尔。苟为无本,七、八月之间雨集,沟浍皆盈,其涸也,可立而待也。故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。”《孟子·离娄下》

  孟子曰:“孔子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下。故观于海者难为水,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)。观水有术,必观其澜。日月有明,容光必照焉。流水之为物也,不盈科不行;君子之志于道也,不成章不达。”《孟子·尽心上》

  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《老子》第八章

 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 《老子》第66章

  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,以其无以易之。弱之胜强,柔之胜刚,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。 《老子》第78章

  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避高而趋下,兵之形避实而击虚;水因地而制流),兵因敌 而制胜。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。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。 《孙子·虚实篇》

曳杖歌

[秦]孔子

泰山其颓乎。
梁木其坏乎。
哲人其萎乎。

庄暴见孟子

[秦]孟子及弟子

  庄暴见孟子,曰:“暴见于王,王语暴以好乐,暴未有以对也。”曰:“好乐何如?”

  孟子曰:“王之好乐甚,则齐国其庶几乎!”

  他日,见于王曰:“王尝语庄子以好乐,有诸?”

  王变乎色,曰:“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,直好世俗之乐耳。”

  曰:“王之好乐甚,则齐其庶几乎!今之乐犹古之乐也。”

  曰:“可得闻与?”

  曰:“独乐乐,与人乐乐,孰乐?”

  曰:“不若与人。”

  曰:“与少乐乐,与众乐乐,孰乐?”

  曰:“不若与众。”

  “臣请为王言乐。今王鼓乐于此,百姓闻王钟鼓之声、管籥之音,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:‘吾王之好鼓乐,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,父子不相见,兄弟妻子离散。’今王畋猎于此,百姓闻王车马之音,见羽旄之美,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:‘吾王之好田猎,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?父子不相见,兄弟妻子离散。’此无他,不与民同乐也。

  “今王鼓乐于此,百姓闻王钟鼓之声、管籥之音,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:‘吾王庶几无疾病与,何以能鼓乐也?’今王田猎于此,百姓闻王车马之音,见羽旄之美,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:‘吾王庶几无疾病与,何以能田猎也?’此无他,与民同乐也。今王与百姓同乐,则王矣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