斗茶作诗
又一个霜冷梅开的日子,一同踏雪尝梅的唐玄宗对梅妃说:“久闻爱妃才高,入宫前所作八赋,翰林诸臣无不赞叹称绝,卿既然酷爱梅花,何不即景作一梅花诗?”梅妃谦和地答道:“妾乡野陋质,怎能有大雅之作,谨以咏梅花小诗一首,聊为陛下佐酒。”随即信口吟出:一枝疏影素,独抗严霜冷;早晚散幽香,香飘十里长。
吟完,玄宗正要夸赞,忽然内臣报岭南刺史韦应物、苏州刺史刘禹锡求见(这两人的生平与梅妃生平有不符之处、待考证),这两位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、儒官,因听说梅妃爱梅,又能吟诗作赋,心生敬慕,特挑选了当地的奇梅百品。星夜兼程,送到长安晋献。梅妃和玄宗都十分高兴,命人植在梅妃院中,重赏了韦应物和刘禹锡,并把梅妃所写咏梅诗赐予二人品尝,两位大家读后赞道:“果然诗如其人,是仙中女子呀!” 这天雪霁初晴,玄宗与梅妃在梅阁临窗赏梅弈棋。梅妃自小精于棋道,两人对弈,玄宗屡屡败北,因而颇有些不悦。善解人意的梅妃起身笑道:“此为雕虫小技,误胜陛下,请不要放在心上;陛下心系四海,力在治国,妾哪里能与陛下争胜负呢!”一番话说得入情入理,玄宗也就为之心中释然了,暗暗为梅妃的贤淑达理而欣慰。
(小说《隋唐演义》第79回 “江采苹恃爱追欢 杨玉环承恩夺宠”提及,作者褚人获·清)
娴淑识体
唐玄宗是个重感情的人,对兄弟十分友爱,宋王成器,申王成义,是玄宗之兄;歧王范、薛王丛是玄宗之弟(此处人物生平与梅妃生平有不符之处、待考证)。玄宗即位之初,时常长枕大被与兄弟同寝,不时设宴与兄弟同乐,还曾在殿中设五帏,与各王分处其中,谈诗论赋,弹奏丝竹,议谋国事,相处得十分融洽。唐玄宗获得梅妃后,迫不及待地想介绍给他的兄弟,于是特设一宴招待诸王,席间唐玄宗向诸王称赞梅妃“吹白玉笛,作《惊鸿舞》,一座光辉” 基赞赏推崇。
梅妃先是吹奏白玉笛一曲,笛音曲折婉转,引人神驰。宋王成器也善吹笛,歧王范善弹琵琶,玄宗更是妙解音律,五位兄弟都十分领会梅妃笛声的神韵。笛声刚落,梅妃又翩翩起舞,漫舞轻廻,如惊鸿般轻盈,如落梅般飘逸,五人又看得如痴如醉。舞罢,唐玄宗命人取出珍藏的美酒“瑞露珍”,让梅妃用金盏遍斟诸王,当时薛王已醉,恍惚中被梅妃的仪态迷住,一时神魂颠倒,竟然伸出脚来,在桌下勾住梅妃的纤足纠缠不放。梅妃竭力保持镇静,不动声色使力争脱,转身躲入梅阁不肯再出来。玄宗发觉后问道:“梅妃为何不辞而去?”左右答称:“娘娘珠鞋脱缀,缀好就来!”等了一会,不见出来,玄宗再次宣召,梅妃派人出来答复说:“娘娘突然胸腹作痛,不能起身应召。”没有梅妃助兴,这一夜的兄弟宴乐也就到此结束了。娴淑识体的梅妃并没有把薛王调戏她的事张扬出来。
但是薛王第二日早晨酒醒,想起昨夜宴席上的荒唐行为,不禁大为惊惧,于是袒肉跪行来到宫中,向玄宗请罪,羞愧地说:“蒙皇上赐宴,不胜酒力,误触皇嫂珠履,臣本无心,罪该万死!”唐玄宗宽容道:“汝既无心,朕也就不予追究。”事后,玄宗回后宫问起梅妃,梅妃情知薛王是酒后失态,所以不愿意让玄宗知道,担心影响兄弟之情,玄宗问她时,她还竭力否认。见她如此顾虑皇家骨肉之情,大度地息事宁人,唐玄宗对她不由得又产生了一种既爱且敬的心意。
参考资料:
1、《梅妃传》
认为虚构
一、鲁迅认为,从《梅妃传》跋文分析的话,是南北宋人伪作,梅妃是虚构人物。
二、有关梅妃事迹《旧唐书》、《新唐书》、司马光的《资治通鉴》均不载。
三、新旧唐书,没有高力士使闽的记载。
四、从地理演变看,唐明皇在位的时候江东村这个地方可能还不曾存在。
五、据当地“民间”传说,江采萍是个放鸭女,与能诗善赋的梅妃相去甚远。
六、其他杂疑:
1. 据《梅妃传》记载推测,宋代仕女画中的梅妃,人们对她的身世却不大了解。
2. 上阳东宫在东都洛阳,与长安相距数百里,而洛阳上阳东宫又无翠华殿西阁。
3. 《梅妃传》玄宗夜召梅妃被杨妃撞破一节,写得活灵活现,若非虚假怎么有别于《杨太真外传》。
认为真实
一、《梅妃传》创作时间与跋文,与梅妃有无其人没有因果关系。且梅妃事迹记载最早在宋朝的《莆阳比事》。
二、《旧唐书》、《新唐书》所能传载的人物极少,唐明皇时代,嫔妃宫女近四万人,但能立传的只有直接参与一些重大事件的4人。
三、跟据《江氏族谱》载,梅妃家世显赫能歌善舞多才多艺,即使高力士没有使闽,梅妃也同样可以被选入宫为妃。
四、这一推论没有对唐时的江东是否存在进行认真考证。其二,这一推论也曲解了莆田旧县志。[36]
五、至于民间流传梅妃原为牧鸭女的故事,不足为据,非但不能证明她无才、更不能说明史无梅妃。而《江氏族谱》载,梅妃有良好的教育氛围。
六、答其他杂疑:
1. 梅妃是唐朝人,宋人不了解详情情理之中。
2. 宫名随时可以更改,何况《梅妃传》是经过修饰冶炼的。不管上阳东宫距长安多远,据《梅妃传》记载“密以戏马召妃至翠华西阁”,是用马接梅妃过来的。
3. 每个著作都有自己的特点,写作手法不应相提并论。并且《梅妃传》是小说题材,而非正史,难免要添首加尾秀润一番。
认为暗指
一、也许作者形势所迫,原型不一定叫“梅妃”:
⑴.就像很多故事,也可能是暗指她人。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后妃中的柳婕妤被记载着有才,而其他嫔妃基本没这种记载,只是婕妤是后宫等级,柳氏非妃。
⑵.另有白居易的诗《上阳白发人》也能推测出,有人被杨贵妃逼进上阳东宫。
二、也许原型不一定是“妃”:
⑴.唐玄宗写给梅妃的诗《梅亭》中说“亭名梅矣雪霏霏,傲骨清香百卉稀。 卓卓不群如玉状,从今呼尔为梅妃”,梅妃回诗道“天恩浩荡布霏霏,梅洁冰清举世稀。 秀实和羹花结子,兰香王者愧称妃”。从中不难看出梅妃没有接受妃的册封。既然梅妃傲骨清香,没接受册封也不难理解,不接受也不代表唐玄宗不会称呼她为梅妃,因为他认为她就像梅,“从今呼尔为梅妃”。
⑵.开元年间,玄宗将皇后之下的四妃改为三妃。这个很有蹊跷,综上所述、也可能是因某人不肯受妃的册封,所以把一个妃位特意空出。
⑶.柳婕妤生下延王李玢后便消失在史书中。开元十四年初唐玄宗对后宫改制时也把婕妤的封号去除了,如果柳婕妤活到了那个时候,她的新封号是个迷。
⑷.柳婕妤的两个子女岁数应该相差不少。据《梅妃传》记载,梅妃被困冷宫后,趁杨妃不在,唐玄宗把梅妃偷偷接回寝宫重温旧梦。如果柳婕妤是梅妃的话,说不定这时才怀上儿子李玢的。
三、不一定只指“一人”:经过演变代代相传,不免存在失误,也许《梅妃传》其中不只包含一人故事,而是参杂了多人故事。
结局争议
●版本二
等唐玄宗回京,派人找梅妃,终于在上阳东宫井中找到她的遗体。梅妃为了守住清白,让人用白绫紧裹全身投井。
●版本三
梅妃遇难的消息传回莆田,乡亲们深情地怀念她,兴建浦口宫供奉她,以为永久纪念她。
相传梅妃之父(或兄弟)曾要求朝廷以妃骨归葬故里,明皇准许。葬地就在江家祖坟。“墓下种梅数十株,鹭鸟宿焉”。
●版本四
安禄山叛乱,唐玄宗来不及带上冷宫中的梅妃就出逃。后长安陷落,城中一片兵荒马乱,梅妃孤苦无依决定自尽之时,被一白衣女子所救,用白驴把她载到了白云山中的小蓬瀛修真观。
众叛亲离的唐玄宗饱尝失意,才切身体会当初梅妃冷落在上阳东宫的十余年。后来有人探来消息,说动乱之中梅妃曾被人救走。唐玄宗随即下诏全国:有知梅妃下落者,立即奏报,必予重赏;有护送来京的,奖予六品官,赐钱百万。几经周折,最后广平王探得了梅妃的消息。广平王奉诏派遣香车宝马、内监宫女,隆重地迎接梅妃入宫。玄宗揽住梅妃说:“向来疏远了梅卿,心中殊感不忍,故有珍珠投赠,并非无情;今当重叙旧好,怎么能离开我呢?”梅妃于是留在兴庆宫中,与玄宗重温鸳梦。当时京城中流传着这样的民谚;“杨花已逐东风散,梅萼偏能留晚香。”说的就是杨贵妃红极一时之后,终在马嵬坡香消玉陨;梅妃则在受尽冷落后,在兴庆宫又重新伴君得宠。
名字出处
至于“采萍”这个名字的由来,有两种说法。一种是父亲以《诗经·召南》里《采苹》一诗的题目为女儿名字,对她期望甚高。 另外则说父亲根据《古诗十九首》中的《涉江采芙蓉》一诗给女儿起名。采萍选美日期
梅妃出处《梅妃传》里的内容记载着“唐玄宗元中,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后梅妃选美入宫”、“梅妃出生时间大约是公元710年”、“梅妃早于杨玉环10年入宫”——这些与正史记载的“武惠妃去世时间为公元737年”、“杨玉环入宫时间与武惠妃去世同年”有明显出入!
参考资料:
1、《梅妃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