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别-王之涣-古诗词网

更新 2023-09-04    浏览 3425

送别

[唐]王之涣

杨柳东风树,青青夹御河。(东风 一作:东门)
近来攀折苦,应为别离多。
译文及注释

杨柳东风树,青青夹御(yù)河。(东风 一作:东门)
春风中的排排杨柳树,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。
青青:指杨柳的颜色。御河:指京城护城河。

近来攀(pān)折苦,应为别离多。
最近攀折柳枝的太多,应该是要分别的人儿太多。
攀折: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。苦:过于,过份。别离:离别,分别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万事慎,万士志编校.《近体诗苑》.合肥:安徽文艺出版社,2006.03:571-572

2、邓妍丽编.小学生阅读文库·中国古典文化精粹唐诗(注音版):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,2001年10月:74

3、禹田编绘.《300首经典古诗词中的趣味故事清荷卷》:同心出版社,2007.1:148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春风中的排排杨柳树,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。
最近攀折柳枝的太多,应该是要分别的人儿太多。

注释
东门:即长安青门,唐朝时出京城多东行者,多用于送别。有的版本作东风。
青青:指杨柳的颜色。
御河:指京城护城河。
攀折: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。
苦:过于,过份。
别离:离别,分别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万事慎,万士志编校.《近体诗苑》.合肥:安徽文艺出版社,2006.03:571-572

2、邓妍丽编.小学生阅读文库·中国古典文化精粹唐诗(注音版):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,2001年10月:74

3、禹田编绘.《300首经典古诗词中的趣味故事清荷卷》:同心出版社,2007.1:148

创作背景

  王之涣与友人在长安城外离别时,正好是杨柳生长的春季,于是王之涣有感而发,写下了这首《送别》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聂恩彦.语文教学通讯期刊.山西省临汾市:山西师范大学,1978-01-31:80

赏析

  “杨柳东风树,青青夹御河。”写景,不仅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,还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情绪。“东门”点名了送别的地点在长安青门,“青青”表明杨柳的颜色已经很绿,表明时间是在暮春时节。“杨柳”是送别的代名词,于是一见杨柳,就让人想到离别。绿色的杨柳树夹杂在御河两岸,看似恬静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。且首句是远望所见,第二句是近观所见。在远与近的距离感中,诗人送友的踽踽长街的身影得以体现,衬托出舍不得惜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。

  “近来攀折苦,应为别离多。”这两句是抒情,通过侧面描写出送别人多。一个“苦”字,既是攀折杨柳而不便之苦,也是离别的愁苦。至于诗人自己折了杨柳没有却只字未提,更衬托出了诗人的送别的深情。后两句看似平淡,仔细咀嚼,意味深长,诗人折或者不折杨柳,内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。

  这这首送别诗短小精悍,言浅意深,依依惜别之意,跃然纸上。纵观全诗,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,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,给人留下深刻印象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霍松林主编.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.陕西:陕西人民出版社,1993.05:78

作者
王之涣
王之涣(688年—742年),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,字季凌,汉族,绛州(今山西新绛县)人。豪放不羁,常击剑悲歌,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。名动一时,他常与高适、王昌龄等相唱和,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。其代表作有《登鹳雀楼》、《凉州词》等。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,更是千古绝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