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回回历法》,是西域默狄纳国王马哈麻所制订。
那个地方北纬二十四度半,西经一百零七度,大约在云南西面八千多里。
历法计时的起点用隋开皇己未年,也竞是该国建国的那一年。
洪武初年,从元大都得到这种历书。
十五年秋,太祖认为西域推算天象最精确,其五星纬度中国又役有,就命令翰林李种、昊伯宗和回回大师马沙亦黑等翻译这本书。
《回回历法》不用闰月,以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年。
每年分十二宫,有的宫内有闰日,大凡一百二十八年宫闰三十一日。
以三百五十四日为一周,每周十二个月,有的月有闰日,大凡三十年月闰十一日。
经过一千九百四十一年,宫、月、日、辰再次会合。
这就是《回回历法》立法的要点。
按西域历法数术见于史籍的,在唐代有《九执历》,元盐有/L马鲁丁的《万年历》。
《九执历》最粗疏,《万年历》施行不久。
祇有《回回历》设了科,隶属于钦天监,与《大统历》参互使用了二百七十多年。
虽然对于日食月食的有食亏的多少,不时有些出入,但远逮胜过《九执历》、《万年历》了。
但这种书有很多脱落讹误。
大概那些隶属于台官的人,都用沙盘推算,就用他们本国的书。
而明代学习《回回历》的,如唐顺之、陈壤、袁黄等人的论著,又自成一家之言。
因此译本不流行于世,这些害的残缺也就是很自然的了。
现在为此广泛地访问有专长的传人,考究原书,以补充它的脱落,纠正它的讹误,写成《回回历法》,载入志中。
累积年数:从西域阿喇必年,堕旦皇己未年。
起,往下到洪武甲子年,共七百八十六年。
使用的基本数据:天一周三百六十度。
每度六十分,每分六十秒,以下微、纤等舆此相同。
十二宫。
每宫三十度。
每日一千四百四十分,二十四时,每时六十分。
九十六刻。
每刻十五分。
宫度从白羊起,节气以春分为首,时间从午时后段开始。
午时前段四刻属于前一天。
七曜的序数:日为一,月为二,火星为三,水星为四,木星为五,金星为六,土星为七。
以七曜纪日,不用甲子。
宫的序敷:白羊为初,金牛焉兰,阴阳为二,巨蟹为三,狮子焉四,双女为五,天秤为六,天蝎为七,人马为八,磨羯为九,实瓶焉十,双鱼为十一。
各宫日敷:白羊戌宫三十一日。
金牛酉宫三十一日。
阴阳申宫三十一日。
巨蟹未宫三十二日。
狮子午宫三十一日。
双女巳宫三十一日。
天秤辰宫三十日。
天蝎卯宫三十日。
人马寅宫二十九日。
磨羯丑宫二十九日。
宝瓶于宫三十日。
双鱼亥宫三十日。
以上十二宫,是所谓的在季节中不移动的月份,共三百六十五日,是一周年的日敷。
如果遇到宫分有闰日的年份,就在双鱼宫加一日,共三百六十六日。
月分大小:单月大,双月小。
共十二个月,这是所谓在季节中要移动的月份。
大月三十日,小月二十九日,共三百五十四日,这是十二个月的日敷。
遇到月份有闰月的年份,就在第十二个月内增加一日,共三百五十五日。
太阳在二宫二十九度二十一分。
土星在八宫十四度四十八分。
木星在六宫初度八分。
火星在四宫十五度四分。
金星在二宫十七度六分。
水星在七官六度十七分。
求宫分的闰日:紫气的余日。
以西域历法本年以前的积年,减一,乘以一百五十九,一百二十八年内,闰三十一日,所以用二者的总数去乘。
再加十五,闰应。
除以一百二十八,剩下的余敷,如果在九十七以上,闰限。
这一年的官分有闰日,如果在九十七以下,没有闰日。
在除得的商之上加五,官分数据表从火星三开始,所以应加五。
超过七就去掉,剩下的就是所求的这一年白羊官第一天的七曜数。
有闰日要加一日,以下同。
求月分闰日:朔的余日。
以西域历法本年以前的积年,减一,乘以一百三十一,用总数来乘。
再加一百九十四,闰应。
除以三十,余数在十九以上,闰限。
这年的月份有闰日,十九以下就没有闰日。
除得的商,满七就去掉,剩下的就是所求的这一年第一月第一天的七曜敷。
加次法:将累积的日数,全部日数加宫分闰日的所得敷。
碱去月份闰日敷,再加三百三十一日,己未年春正前的日数。
除以三百五十四一年的日敷。
余数内减去所加昀三百三十一,又减去二十三,凄足一年的日敷。
又减去二十四,洪武甲子年的加次。
又减去一,改闰应减少的一天。
为实际相距年己未年至今的得敷。
另一种算法:用气积宫闰加通闰为气积。
碱月闰,用十一乘距历元的年敷,再加十四,除以三十,即得到月闰数。
除以三百五十四,余数城去洪武年的加次二十四,又减去补充的日数二十三,又减改闰应减少的一日,得数和前一种算法一样。
求通闰,用十一日,乘以距历元的年敷。
求宫闰见上文。
求太阳运行的最远总度数:将西域历法本年以前的积年,代入总年零年月分日期数据表中,各取前一年前一月前一日的最速度数相加。
如求十年,就取九年的敷据。
因为敷据表中的运行度敷,都是本年本月本日的实足敷字。
如果求十年而用十年的数据,就超过了实数。
月和日的道理舆此相同。
以下仿此。
求最远的度数:将求到的最远总度数,加上测定到的太阳的最远运行度数,二宫二十九度二十一分。
就是所求年份白羊宫的最速运行度数。
如果要求下一宫,就累加五秒零六微。
如果求下一月,就累加四秒五十六微。
求中心运行度数:太阳平均运行度敷。
将积年代入总年零年月日数据表中,各取太阳的中心运行度数相加,取法同前。
再减一分四秒,就得到白羊宫第一日的中心运行度数。
求各宫每月每日的度数,按每日运行度数五十九分八秒累计相加。
减一分四秒,有人说是西域距离中原的里程差异,不对,是己未年的宫分最后一天的度应。
求自行度数:将某日的中心运行度数,减所在宫的最远运行度数,就可以得到。
即代入求盈缩差的度数。
求加减差:即盈缩差。
以自行度的宫分度数焉引敷,代入太阳加减数据表内,照自变量的宫分度数取加碱差。
这叫未定差。
其度下的小余,用比例法,以本度的加减差,舆后一度的加减差相减,余数化为秒,如一分化为六十秒。
与自变量的小余也化为秒相乘,得数为纤,秒乘秒,得纤。
按六十进制,进为微、秒、分。
如果数目大,先按六十进位为微,再按六十进制为秒,再按六十进制为分。
和前面得到的未定加减差相比较,少于后一度数目的后一度的加减差就和它相加,多于后一度数目的就和它相减,这就是加减定差分。
如果没有小余,就用未定差为定差。
后面以此为准。
求经度:黄道度。
设置日中心行度,用加减定差分加减它,视定差引敷自行宫度,在初宫至五宫为减定差分,六宫至十一宫为加定差分。
即得。
求七曜:将积年代入数据表内,取总年零年月日下的七曜数相加,除以七,余数即所求年白羊宫第一日的七曜数。
如果求下一宫,就加上各宫的七曜数。
如果求每一天,就逐次加一,满七就减去。
求月亮、五星、罗计七曜同此。
求中心运行度数:将积年代入数据表内,取总年零年月日下的中心运行度数相加,得敷再减十四分,己未年的应转敷。
就是所求年份白羊宫第一日的中心运行度数。
如果要求每一天的,就逐次加上每日的运行度数。
十三度一零三五。
求加倍相离度:月亮在小轮上运行,舆太阳运行到同宫同度后,又相分离。
将积年代入数据表内,取总年零年月日下的加倍相离度相加,再减二十六分,就是所求的白羊宫第一日的度数。
如果要求每一天的,就累计和太阳的加倍相离度数。
二十四度二二五三二二,折半,就是小轮心距离太阳的度数。
求本轮运行度数:即月亮运转的度数。
将积年代入数据表内,取总年零年月日下本轮运行度数相加,再减十四分,就是所求白羊宫第一日的度数。
如果要求每一天的,就累计每一天的本轮运行度数。
十三度三分五四。
求第一加减差:又叫倍离差。
以加倍相离宫分度数为自变量,代入月亮第一加减数据表内,取加减差。
未定差。
又与下一个数的加减差相减,余数乘以引敷的小数,得数为秒,分乘以分。
按六十进制为分,用来加或减未定差,后一个数的未定羞多就相加,少就相减,和太阳一样。
得到第一差分。
求本轮行定度:将某一天的本轮运行度数,舆第一差分相加或相减。
看倍离度,前六宫加,后六宫减。
求第二加减差:以本轮行定度为引敷,代入月亮第二加减数据表内,取未定差,按照比例法,同前。
求得零数相加或相减,得到第二加减差分。
根据引敷,六宫以前为减,六宫以后为加。
求比敷分:将加倍相离度的宫分度数,代入第一加减数据表内,取比敷分。
如倍离度零分在三十分以上的,取下一度的比敷分。
求远近度:以本轮行定度的宫分度数为引数,代入月亮第二加减差数据表内,取远近度分。
其自变量零分,也依比例法取敷。
求泛差定差:取比敷分,将远近度化成分与之相乘,除以六十换算为分,就是泛差。
将泛差与第二加碱差相加,就是定差。
求经度:将某一天月亮的中心运行度数,与定差相加碱,就是月亮的经度。
根据本轮的行定度,六官以前焉减,六宫以后焉加。
求计都与月亮的相离度:即进入交食的定度。
将某一天月亮的经度,减去这一天计都的运行度数,即罗计的中心度。
就是计都与月亮相离的度数。
求纬度:以计都与月亮相离的度数为引敷,代入月亮纬度数据表,上升值的六官从右面顺向查,下降值的六宫从左面反向查。
取相应的数据,按照比例法求得零敷相加或相减,上升值的六宫相加,下降值的六宫相减。
得到纬度的度数。
引敷在六宫以前为黄道北,在六官以后为黄道南。
求计都、罗喉的运行度数:将积年代入总年零年月日数据表内,取计都、罗喉的中心运行度数相加,为这一年白羊宫第一日的运行度数。
求各宫的第一日,以各宫的日运行度数相加,与十二官相减,余数就是所求的这一宫第一日计都的运行度数。
如果要求计都每天的具体运行度数,将前后两段的运行度数相减,余数除以相距的B敷,就是日差。
又将前段的计都运行度数,逐次碱去日差。
如求罗喉的逼行度数,将某日的计都运行度数加上六宫。
求最速总度数:数据同太阳,按照前面求太阳的方法求取。
求最远运行度数:将所求的星的最辽总度数,加上测定的此星的最远运行度数,见前面。
就是这一年白羊宫的最速运行度数。
求各官各日的,加上各宫各日的运行度数。
求每天的中心运行度数:按照求太阳度数的方法求取。
,求自行度数:将积年代入数据表总年零年月日之下,各取自行度数相加,得到这一年白羊宫第一日的自行度数。
土、木、金三星减一分,水星减三分,火星不减。
如求各宫各日,按照所求的星自行度数逐次累计。
水星的自行度数如果遇到第三宫的初度,就以五日作为一段计算,到了第九宫的初度,就以十日作为一段计算。
纬度也是这样。
求中心运行度数和小轮心度数:就是入历度五星本轮。
土、木、火三星,用太阳中心运行度数,减去这些星的自行度数,就是这三颗星的中心运行度数。
其中又减去最速运行度敷,就是三颗星的小轮心度数。
金、水二星,它们的中心运行度数就是太阳的中心运行度数,其中减去遣二星的最远运行度数,余数就是它们的小轮心度数。
如果不够减,就加十二宫再减。
求第一加减差:盈缩差。
以某星的小轮心度数为引敷,代入这颗星的第一加减数据表,按照比例法求得。
方法同太阳、月亮。
求自行定度及小轮心定度:根据第一加减差的引敷,在初宫至第五宫,用加减差,加自行度数,减小轮心度数,就成为各宫的定度。
在第六宫至第十一宫,用加减差,减自行度数,如小轮心度数,就成为各宫的定度。
求第二加减差:将某星的自行定度,代入本星的第二加减数据表内,提取度数,用比例法加或减。
同前。
求比敷分:如果是土、木、金、水星,就将本星的小轮心定度,代入第一加减数据表内,取比敷分数据。
如果自变量的小数在三十分以上,就取后一行的比敷分数据。
如果是火星,就必须用比例法求取。
求远近度:将自行定宫度,代入第二加减数据表内,取远近度,按照比例法求取。
求泛差定差:方法同月亮。
求经度:取小轮心定度,用定差加或减,根据引敷的自行定度,在六宫以前相加,六宫以后相减。
求停留的时间:以五星停留时间的小轮心,确定宫分度数作为自变量,就是数据表内各星入历的定限。
代入五星顺留、退留数据表内,在同宫最近的度数中,取本星的度数,与前一行或后一行相减。
如果取数在初宫至六官,就以本行与后一行相减。
如果在六宫至初宫,就以本行与前一行相减。
又以自变量的宫分度数,缄去数据表内同宫的相近度数,与前后相减,余数化成分相乘,用六度来除,数据表每行相差六度。
再按六十分进位,与前面所取的顺留表内的数据相加,或与前面所取的退留表内的数据相减,得数与该星的日自行定度相同的,本日就会停留。
如果自行定度多的,就已过了停留的时间,少的就没有到停留的时间。
如果想得到详细的数据,以所得到的数据与各星的日自行定度相减,余数用各星的一日自行定度相约,如土星一日的自行定度为五十七分多等。
就得到停留时间在本日前后的数据。
土星停留七天,在它停留时间的前三天和后三天,都与停留时间的数据相同。
木星停留五天,在它停留的前两天和后两天,都与停留时间的数据相同.火、金、水三星不停留,后退了就前行,前行了就后退,只是在运行度数极小时有停留。
求精细运行数:土、木、金、火四星,以前后两段的经度相减,除以相距的日数,就是每日运行的分数。
水星以白羊官第一日的经度,又与前一日的经度相减,余数为第一日的运行分数。
又将前后两段的经度相减,余数除以相距的日数,就是平均日运行分数。
与第一日的运行分数加或减,再乘以二,用前段前一日与后段相差的日数去除,就是日差。
用以加或碱第一日的运行分数,第一日的运行分数少于平均运行分数就加,多就诚。
就是所求日的运行分数。
五星各用前段经度,用每天的运行分数顺行依次加,逆行依次减,就得到各星逐日的经度。
求隐现:比照各星自行定度,在隐现数据表限度以上的,就会早晨隐去傍晚出现。
五星纬度:求最远总运行度数、中心运行度数、自行度数,小轮心度数,都按照求五星经度的方法求取。
求自行定度:将自行度的宫分乘以十就是度。
如第一宫,乘以十得十度,这是用约法折算,以制定纬度数据表。
度数乘以二十就是分,分满了六十就进位焉度。
分也乘以二十就是秒,秒满了六十就进位为分。
将度、分、秒相加就得到要求的数。
求小轮心定度:将小轮心的宫分乘以五就是度。
如第一宫乘以五,就得到五度。
度数乘以十就是分,分满了六十就进位为度。
分也乘以十就是秒,秒满了六十就进位为分。
将度、分、秒相加就得到要求的数。
求纬度:将小轮心定度和自行定度,代入本星纬度数据表中雨相结合取得数据,一纵一横交叉。
得到数据后与后一行的数据相减。
如果遇到交黄道的,舆后一行相加。
又以小轮心定度,舆数据表中的小轮心定度相减,最上面的横行。
两次相减的余数相乘,再用数据表中小轮心度的累加数相除。
如土星表最上面横行的小轮心度每行捆差三度,火星每行相差二度之类。
满了六十就进位为分,用加和减两种方法取数,多于后行相减,少于后行相加。
如果遇到交黄道的,即使后行敷多也减。
暂时寄放在一旁。
又用自行定度与数据表中的自行定度相减,第一直行。
又用纵横交叉取得的数据,与下一行相减,如果遇到交黄道的,舆下一行相加。
两次相减的余数相乘,又用数据表中自行定度的累加数相除,如土星表直行,自行定度每行相差十度,火星每行相差四度之类。
满六十进制焉分。
再与前面暂时寄放的数字相加或相减,如果纵横交叉取得的敷多于下一行的就减,少的就加。
如果遇到交黄道的,所得的数据多于前面暂时寄存敷的,就在所得数据中减去寄存敷,剩下的就是交遇黄道的南北分数。
就得到黄道南北纬的度数。
求纬度详细运行数:将某星前段的纬度,舆后段的纬度相减,余数除以相距的日数,就是日差。
将前段的纬度,按日差顺行依次加,逆行依次减,就得到每一天的纬度分。
纬度前段小于后段的,按日差顺行加逆行碱。
如果前段多于后段的,就应按日差顺行减逆行加。
不能一律如此。
如果前后段有南纬北纬的不同,将该星前后段的纬度相加,以相距的日数来除,就是日差。
将前段纬度,用日差依次相减,到不够碱时,用日差来减这个数,所得余数用日差依次相加,就得到每一天的纬度。
推算日食的方法:推算日食的各个数据,如中午前日月合朔,用前一天的数据推算,如中午后日月合朔,用后一天的数据推算。
辨别是否发生日食的界限:根据日月合朔时月亮的纬度,在黄道以南四十五分以下,黄道以北九十分以下,将有日食。
如果日月合朔在白天,就能完全看见日食。
如果合朔在太阳升起前三时及太阳已落后十五分,一时的四分之一。
都有带食。
如果合朔在晚上的不算。
求食甚的时间:即日月合朔。
将正午时月亮超过太阳的度数,计算方法见后面月食时月亮每一时刻超过太阳的度数。
化为秒,乘以二十四作为被除数,将月亮的日行度数,减去太阳的日行度数,化为秒作为除数,二者相除即是时敷O时以下的零敷乘以六十化为分,分以下的零敷乘以六十化为秒,三十秒以上收为一分,六十分收为一时,加起来就是食甚的时间。
求日月合朔时太阳的经度:将食甚时间化成分,将太阳的日行度数化成秒与之相乘,再除以二十四即得到微,满六十进制为秒为分,再用以加或减正午时太阳的度数,正午前日月合朔相减,正午后相加。
得到合朔时太阳的经度。
也就是食甚时太阳运行的黄道度数。
求加减分:将日月合朔时太阳的富分度数,代入昼夜加减数据表内,取加减分,依比例法求取。
求午夜至日月合朔的时分秒:将食甚的时间,用加减分加或减,正午前合朔相减,正午后相加。
再加或减十二时,正午前合朔减十二时,正午后加十二时。
就得到午夜至合朔的时分秒。
按漠历规定时间从午夜算起,就改变方法以与《大统历》相合,这并不是《回回历》本来的方法。
求第一东西差:经度差。
将日月合朔时太阳所在的宫分在敷据表经纬时加减敷据表。
上七官取右行的时敷,顺行。
在下七宫取左行的时敷,逆行。
用午夜至合朔的时间,取经度差,按比例法求取,只用时以下的小数求取。
下同。
就是第一东西差。
求第二东西差:将日月合朔时太阳所在的宫分在数据表中,同上。
取下一官午夜至合朔时的经度差,按比例法求取,就是第二东西差。
求第一南北差:纬度差。
将日月合朔时太阳所在的宫分及午夜至合朔的时间代入数据表内,同上。
取纬度差,按比例法求取,就是第一南北差。
求第二南北差:以日月合朔时太阳的官分,取下一宫午夜至合朔时的纬度差,按照比例法求取,就是第二南北差。
求第一时差:将日月合朔时太阳的宫分及午夜至合朔的时间,代入数据表中取时差,按照比例法求取。
求第二时差:以日月合朔时太阳的宫分,取下一宫午夜至合朔时的时差,按照比例法求取。
求日月合朔时的东西差:用第一束西差和第二东西差相减,余数化为秒,乘以合朔时太阳的度数,也化为秒。
用三十度相除得到纤数,再按六十进制为微、秒、分,用来加或减第一束西差,第一束西差少于第二东西差的加,多的碱,下冈。
就是日月合朔时的东西差。
求日月合朔时的南北差:用第一南北差和第二南北差相减,余数化为秒,再乘以太阳的度数,用三十相除得到纤敷,按比率进位为微、秒、分,再加或减第一南北差,就是日月合朔时的南北差。
求日月合朔时的时差:用第一、第二两个时差相减,乘以太阳的度数,除以三十,按比率进位,再加或减第一时差,就是日月合朔时的时差。
求日月合朔时本轮的运行度数:将本轮的日运行度数十三度四分化为分,乘以食甚的时间,也化为分。
除以二十四得到秒,按照比率进位为分、度,用以加或减正午本轮运行度数,正午前碱,正午后加。
就是合朔时的运行度数。
求比敷分:将本轮运行度敷代入数据表,太阳、月亮昼夜时行影径数据表。
取同宫相近度数月亮的比敷分,按照比例法求取。
求东西定差:将合朔时的东西差化为秒,再将比敷分化为秒与之相乘得到纤敷。
按六十进制为微、秒、分,再加合朔时的东西差,只有加,没有诚。
就是定差。
求南北定差:方法同东西定差。
求食甚定时:即食甚定分。
根据某日日月合朔的时间,太阳的运行度数在数据表经纬时差加减数据表。
左面七宫时,时差黑字减,白字加,在右面七宫时,白字碱,黑字加,都加碱从午夜到合朔的时间,得数按漠历时间从午夜算起的规定碱去十二,得到某时的初步整时。
余数化为秒,乘以一千,再除以一百四十四,六十分为一时,每日一千四石四十分,所以乘以一千,又除以一百四十四。
按六十进制,满一百为一刻,就是食甚定时。
求食甚时月亮的经度:在日月合朔时太阳的经度内,加或减东西定差,就得到食甚时月亮的经度。
其加或碱根据食甚定时时差的加减。
求日月合朔时计都的度数:将食甚时间化为分,将计都的日行度数三分十一秒化为秒与之相乘,除以二十四得到微,满六十进制为秒、分,用来加或减这一天正午时计都的运行度数,罗喉、计都逆行,午前合朔相加,午后相减。
就是合朔时计都的度数。
求日月合朔时月亮的纬度:将食甚时月亮的经度,加或减合朔时计都的度数,余数为计都与月亮的相离度,再代入月亮纬度数据表中查取。
求食甚时月亮的纬度:将南北定差加或减合朔时月亮的纬度,在黄道南相加,在黄道北相减。
得到食甚时的纬度。
求日月合朔时太阳的自行度数:将太阳的日行度数五十九分八秒化为秒,乘以食甚的时间,也化为秒。
除以二十四,得敷为微,满六十进制焉秒、分,再加或减这一天正午的自行度数,正午前合朔相减,正午后合朔相加。
得到合朔时的自行度数。
求太阳径分:以合朔时太阳的自行度数焉引数,代入数据表影径分数据表。
内同官相近的度数内,取太阳径分,按照比例法求取。
求月亮径分:以合朔时本轮运行度数为引敷,代入数据表同上。
内,取同宫相近度数月亮的径分,按照比例法求取。
求二半径分:将太阳、月亮二者的径分相加,除以二。
求太阳食限分:将二半径分,碱食甚时月亮的径分,剩余数是太阳发生日食的界限。
如不够减的不会发生日食。
如果月亮役有纬度的,发生日全食。
如果月亮没有纬度而太阳径分大于月亮径分的,发生日环食。
求太阳食甚定分:将太阳食限分化为秒,乘以一千作为被除数,将太阳径分化为秒作除数相除,按一百进位为分,就是太阳食甚定分。
求时差:即定用分。
将食甚时月亮的纬度化为秒自乘,二半径分也化为秒自乘,两个得敷相减,余下的数开平方,再乘以二十四作为被除数,将这一天月亮的日运行度数减太阳的日运行度数化为分作为除数。
两数相除,得数为分,满六十分为一时,就是时差。
求初亏:将食甚定时,减去时差,余数按汉历时间从午夜算起的规定碱去十二,得到初步的整时。
余下的分化为秒,乘以一千,除以一百四十四,按六十进制为分,满一百分为一刻,就是初亏的时刻。
求复圆:将食甚定时,加上时差,时间按汉历规定从午夜算起,如同求初亏的方法,得到复圆的时刻。
求初亏、食甚、复圆的方位:与《大统历》方法相同。
推算月食的方法:推算月食的各种数据,正午以前望的,用前一天的推算,正午以后望的,用第二天的推算。
辨别是否发生月食的界限:在望日月亮的经度和罗喉或计都的度数相距在十三度以内,月亮的纬度在一度八分以下,会发生月食。
又合望发生在月亮没有出来前二时,没有降下前二时,都有带食。
那些在二时以上的不计在内。
求食甚的时间:即经望。
将这一天月亮的经度减去六宫,如果不够减,加十二宫减。
再碱去这一天正午太阳的度数,这是午前望。
如果太阳度数不够减,就加上六宫再喊,这是午后望。
将相减的余数化为秒,乘以二十四作为被除数。
将逭一天月亮的经度,碱去前一天月亮的经度,如果是在午后望的,减第二天月亮的经度。
余数是月亮的日运行度数。
又将这一天正午太阳的经度,减去前一天正午太阳的经度,如果在午后望的,减第二天太阳的经度。
余数是太阳的日运行度数。
两个日运行度数相减,余数化为秒作为除数,与被除数相除,得数为时。
时下的小数,按六十化为分、秒,就是所求的食甚时间。
求食甚畴月亮距离黄道的宫分度数:将食甚的时间,与太阳日运行度数都化为秒相乘,除以二十四,得数为纤。
满六十进制为微、秒、分,用来加或减这一天正午太阳的经度,午前望减,午后望加。
就是望时太阳的经度。
加上六宫,就是所求的月亮的度数。
求昼夜加碱差:以望时太阳的宫分度数为引敷,代入昼夜加减数据表内,取加减分,按照比例法求取。
求食甚定时:将食甚的时间,与昼夜加减差加或碱。
午前望碱,午后望加。
得敷加或减十二时,如午后望加十二时,午前望与十二时相减。
按汉历规定时间从午夜算起,得到初步的整时。
其余小数,按比率进位焉刻,方法详见日食。
得到定时。
求望时计都的度数:将食甚的时间,化为秒作为被乘数,将计都的日运行度数三分十一秒化为秒与之相乘,除以二十四,得敷为纤。
按六十进位焉微、秒、分,再加或减这一天正午计都的运行度数,罗喉、计都逆行,午前望加,午后望减。
就得到了。
求望时月亮的纬度:将食甚时月亮距离黄道的度数,减去望时计都的度数,如不够减,加十二宫再喊。
余数为计都与月亮相离的度数,再代入月亮纬度数据表中查取。
求望时本轮的运行度数:即列入月亮迟疾历表的。
将月亮本轮日运行度数,十三度四分。
化为分,用食甚时间化为秒与之相乘,再除以二十四得到微,按六十进制为秒、分、度,再加或减逭一天正午的本轮运行度数,午前望减,午后望加。
就得到了。
求月亮径分:将望时本轮运行的官分度数,代入影径分数据表中求取。
方法详见日食。
求月亮影径分:将望时本轮运行的宫分度数,代入影径分数据表中查取。
求望时太阳自行度数:将太阳日运行度数五十九分八秒和食甚时间都化为秒相乘,除以二十四,得数为纤。
满六十进制为微、秒、分,再加或碱这一天正午太阳的自行度数。
方法同日食求太阳经度。
求影径碱差:以某日太阳自行的宫分度数为自变量,代入影径数据表肉,在同宫相近的度数取月亮影径差分,按照比例法求取。
方法详见前面。
求影径定分:将月亮的影径分,减去影径减差分。
求二半径分:将月亮径分,加影径定分,除以二。
求月亮是否发生月食的界限:将二半径分,诚去望时月亮的纬度。
如不够碱,就不会发生月食。
求食甚定分:将发生月食界限的数据化为秒,乘以一千作为被除数,将月亮径分化为秒作为除数相除,按一百进位焉分,就是食甚定分。
求月亮每时超过太阳的度数:将月亮望时的经度,减去前一天月亮的经度,又将望时太阳的自行度数,减去前一天太阳的自行度数,将这两个余数相减,就是月亮昼夜超过太阳的度数。
化为秒除以二十四,满六十进制,就得到每一时超过太阳的度数。
求时差:将月亮的纬度数,化为秒自乘,又将二半径分化为秒自乘,两敷相减,剩余数开平方作为被除数,将月亮每时超过太阳的度数化为秒作为除数相除,得数就是时差。
就是初亏至食甚的实际时间。
求初亏复圆的时刻:以时差减食甚定时,得到初亏的时刻。
加食甚定时,得到复圆的时刻。
规定时间从午夜算起、进位为刻的方法,都与日食相同。
求食既至食甚的时差:将二半径分,减月亮径分,化为秒自乘,又将月亮纬度也化为秒自乘,两数相减,再开平方作为被除数。
将月亮每时超过太阳的度数化为秒作为除数与之相除,得数就是时差。
求食既生光的时刻:将食既至食甚的时差,减去食甚定时,就是食既的时刻。
加食甚定时,就是生光的时刻。
求初亏食甚复圆方位:与《大统历》方法相同0求太阳出入的时间:以正午太阳的经度为引数,代入西域昼夜时数据表中,取出度数,按照比例法求取,得到未定分。
又在自变量相对的官度内,查取度分,如初官三度,就在六官三度查取。
也按照比例法求取,得到后未定分。
两个未定分相减,如不够碱,加三百六十度再减。
余数化为秒,除以十五,按六十进制焉分、时,就得到逭一天白天的长度。
折半就是这一天日出到正午半个白天的长度。
用十二时减半个白天的长度,余数就是日出的时刻,加十二时,就是日落的时刻。
求日月出入带食的时间:将某日日出的时间,加上日落的时间,如果多于初亏的时间,少于食甚定时和复圆的时间,就有带食。
将这一天日出或日落的时间,与食甚定时时间相减,余数就是带食差。
将日月食甚定分,用带食差化为秒与之相乘,再用时差化为秒与之相除,得数就是带食分。
在食甚定分内减去带食分,余数就是日月带食能见到的时间。
求月食发生时的更和点:在二十四时内,减去白天的时间,又碱去早晨黄昏的时间,七十二分,就是汉历的五刻弱。
剩下的就是夜晚的时间,化为秒除以五就是每更的时间。
更除以五就是每点的时间。
如果月食在午夜以前,将初亏食甚复圆等时间,减去日落的时间,又减去早晨黄昏时间的一半,三十六分。
余数化为秒,用一更的时间去减,就得到更的序数。
不够一更时间的,用一点的时间去碱,就得到点的序数。
月食在午夜以后的,用夜时的一半,加初亏食甚复圆等时间,用一更的时间去碱,就得到更的序数。
不够一更时间的,用一点的时间去减,就得到点的序数。
都规定从初更、初点开始。
喊去一更的时间,减一次为一更,剩下不足一更的时间,也虚算为一更。
求点法同上。
求月亮昼夜的运行度数:将本日的经度和次日的经度相减,余数就是本日昼夜的运行度数。
求月亮早晨黄香的度数:将这一天正午月亮的经度,加上数据表月亮出入晨昏加减数据表。
中这一天黄昏时的加差,就是这一天月亮黄昏时的经度。
将第二天正午月亮的经度,减去数据表中本日早晨的减差,就是遭一天月亮早晨的经度。
求月亮出入时的度数:将这一天正午月亮的经度,加数据表内即上面的数据表这一天月落的加差,就是这一天月落时的月亮经度。
加上数据表内这一天月出的加差,就是这一天月出时月亮的经度。
求月亮所冲犯的星座:朔日后比较月亮黄昏经度和月落经度,望日后比较月出经度和月亮早晨的经度,代入黄道南北各像星数据表内,经纬度相近在一度以下的,就选取。
求冲犯星座的时刻:将逭一天正午月亮的经度,与取到的各像星座的经度相减,化为分,乘以二十四,用月亮昼夜的运行度数也化为分。
相除,得到初步的整时。
那些小数,按六十化为分,乘以一千,除以一百四十四,按一百进位为刻,就得到所求的时刻。
求上下相离的度数:将月亮的纬度与所冲犯的星座的纬度相减,余数就是上下相离的度数。
如果月亮和星座同在黄道以南,月亮纬度多焉下离,月亮纬度少为上离。
如果同在北,月亮纬度多为上离,周亮纬度少为下离。
如果南北不同,月亮在北为上离,月亮在南为下离。
求五星冲犯各星相离的度数:将这一天五星的经纬度,代入黄道数据表内,比较各像内外星的经纬度,在一度以下的选取。
将五星纬度与各星纬度相减,余数就是上下相离的度数。
求月亮冲犯五星、五星相互冲犯:比较月亮的经纬度和五星的经纬度,相近在一度以下的,选取。
◎礼一(吉礼一)
《周官》、《仪礼》尚已,然书缺简脱,因革莫详。自汉史作《礼志》,后皆因之,一代之制,始的然可考。欧阳氏云:“三代以下,治出于二,而礼乐为虚名。”要其用之郊庙朝廷,下至闾里州党者,未尝无可观也。惟能修明讲贯,以实意行乎其间,则格上下、感鬼神,教化之成即在是矣。安见后世之礼,必不可上追三代哉。
明太祖初定天下,他务未遑,首开礼、乐二局,广征耆儒,分曹究讨。洪武元年,命中书省暨翰林院、太常司,定拟祀典。乃历叙沿革之由,酌定郊社宗庙仪以进。礼官及诸儒臣又编集郊庙山川等仪,及古帝王祭祀感格可垂鉴戒者,名曰《存心录》。二年,诏诸儒臣修礼书。明年告成,赐名《大明集礼》。其书准五礼而益以冠服、车辂、仪仗、卤簿、字学、音乐,凡升降仪节,制度名数,纤悉毕具。又屡敕议礼臣李善长、傅瓛、宋濂、詹同、陶安、刘基、魏观、崔亮、牛谅、陶凯、朱升、乐韶凤、李原名等,编辑成集。且诏郡县举高洁博雅之士徐一夔、梁寅、周子谅、胡行简、刘宗弼、董彝、蔡深、滕公琰至京,同修礼书。在位三十余年,所著书可考见者,曰《孝慈录》,曰《洪武礼制》,曰《礼仪定式》,曰《诸司职掌》,曰《稽古定制》,曰《国朝制作》,曰《大礼要议》,曰《皇朝礼制》,曰《大明礼制》,曰《洪武礼法》,曰《礼制集要》,曰《礼制节文》,曰《太常集礼》,曰《礼书》。若夫厘正祀典,凡天皇、太乙、六天、五帝之类,皆为革除,而诸神封号,悉改从本称,一洗矫诬陋习,其度越汉、唐远矣。又诏定国恤,父母并斩衰,长子降为期年,正服旁服以递而杀,斟酌古今,盖得其中。永乐中,颁《文公家礼》于天下,又定巡狩、监国及经筵日讲之制。后宫罢殉,始于英宗。陵庙嫡庶之分,正于孝宗。暨乎世宗,以制礼作乐自任。其更定之大者,如分祀天地,复朝日夕月于东西郊,罢二祖并配,以及祈谷大雩,享先蚕,祭圣师,易至圣先师号,皆能折衷于古。独其排众议,祔睿宗太庙跻武宗上,徇本生而违大统,以明察始而以丰昵终矣。当时将顺之臣,各为之说。今其存者,若《明伦大典》,则御制序文以行之;《祀仪成典》,则李时等奉敕而修;《郊祀考议》,则张孚敬所进者也。至《大明会典》,自孝宗朝集纂,其于礼制尤详。世宗、神宗时,数有增益,一代成宪,略具是焉。今以五礼之序,条为品式,而随时损益者,则依类编入,以识沿革云。
坛壝之制 神位祭器玉帛牲牢祝册之数 笾豆之实
祭祀杂议诸仪 祭祀日期 习仪 斋戒 遣官祭祀
分献陪祀
五礼,一曰吉礼。凡祀事,皆领于太常寺而属于礼部。明初以圜丘、方泽、宗庙、社稷、朝日、夕月、先农为大祀,太岁、星辰、风云雷雨、岳镇、海渎、山川、历代帝王、先师、旗纛、司中、司命、司民、司禄、寿星为中祀,诸神为小祀。后改先农、朝日、夕月为中祀。凡天子所亲祀者,天地、宗庙、社稷、山川。若国有大事,则命官祭告。其中祀小祀,皆遣官致祭,而帝王陵庙及孔子庙,则传制特遣焉。每岁所常行者,大祀十有三:正月上辛祈谷、孟夏大雩、季秋大享、冬至圜丘皆祭昊天上帝,夏至方丘祭皇地祇,春分朝日于东郊,秋分夕月于西郊,四孟季冬享太庙,仲春仲秋上戊祭太社太稷。中祀二十有五:仲春仲秋上戊之明日,祭帝社帝稷,仲秋祭太岁、风云雷雨、四季月将及岳镇、海渎、山川、城隍,霜降日祭旗纛于教场,仲秋祭城南旗纛庙,仲春祭先农,仲秋祭天神地祗于山川坛,仲春仲秋祭历代帝王庙,春秋仲月上丁祭先师孔子。小祀八:孟春祭司户,孟夏祭司灶,季夏祭中霤,孟秋祭司门,孟冬祭司井,仲春祭司马之神,清明、十月朔祭泰厉,又于每月朔望祭火雷之神。至京师十庙、南京十五庙,各以岁时遣官致祭。其非常祀而间行之者,若新天子耕耤而享先农,视学而行释奠之类。嘉靖时,皇后享先蚕,祀高禖,皆因时特举者也。
其王国所祀,则太庙、社稷、风云雷雨、封内山川、城隍、旗纛、五祀、厉坛。府州县所祀,则社稷、风云雷雨、山川、厉坛、先师庙及所在帝王陵庙,各卫亦祭先师。至于庶人,亦得祭里社、谷神及祖父母、父母并祀灶,载在祀典。虽时稍有更易,其大要莫能逾也。
至若坛壝之制,神位、祭器、玉帛、牲牢、祝册之数,笾豆之实,酒齐之名,析其彼此之异同,订其初终之损益,胪于首简,略于本条,庶无缺遗,亦免繁复云尔。
坛壝之制
明初,建圜丘于正阳门外,钟山之阳,方丘于太平门外,钟山之阴。圜丘坛二成。上成广七丈,高八尺一寸,四出陛,各九级,正南广九尺五寸,东、西、北八尺一寸。下成周围坛面,纵横皆广五丈,高视上成,陛皆九级,正南广一丈二尺五寸,东、西、北杀五寸五分。甃证砖阑盾,皆以琉璃为之。壝去坛十五丈,高八尺一寸,四面灵星门,南三门,东、西、北各一。外垣去壝十五丈,门制同。天下神祇坛东门外。神库五楹,在外垣北,南向。厨房五楹祇,在外坛东北,西向。库房五楹,南向。宰牲房三楹,天池一,又在外库房之北。执事斋舍,在坛外垣之东南。坊二,在外门外横甬道之东西,燎坛在内壝外东南丙地,高九尺,广七尺,开上南出户。方丘坛二成。上成广六丈,高六尺,四出陛,南一丈,东、西、北八尺,皆八级。下成四面各广二丈四尺,高六尺,四出陛,南丈二尺,东、西、北一丈,皆八级。壝去坛十五丈,高六尺,外垣四面各六十四丈,余制同。南郊有浴室,瘗坎在内壝外壬地。
洪武四年,改筑圜丘。上成广四丈五尺,高五尺二寸。下成每面广一丈六尺五寸,高四尺九寸。二成通径七丈八尺。坛至内壝墙,四面各九丈八尺五寸。内壝墙至外壝墙,南十三丈九尺四寸,北十一丈,东、西各十一丈七尺。方丘,上成广三丈九尺四寸,高三尺九寸。下成每面广丈五尺五寸,高三尺八寸,通径七丈四寸。坛至内壝墙,四面皆八丈九尺五寸。内壝墙至外壝墙,四面各八丈二尺。
十年,改定合祀之典。即圜丘旧制,而以屋覆之,名曰大祀殿,凡十二楹。中石台设上帝、皇地祇座。东、西广三十二楹。正南大祀门六楹,接以步廊,与殿庑通。殿后天库六楹。瓦皆黄琉璃。厨库在殿东北,宰牲亭井在厨东北,皆以步廊通殿两庑,后缭以围墙。南为石门三洞以达大祀门,谓之内坛。外周垣九里三十步,石门三洞南为甬道三,中神道,左御道,右王道。道两旁稍低,为从官之地。斋宫在外垣内西南,东向。其后殿瓦易青琉璃。二十一年增修坛壝,坛后树松柏,外壝东南凿池二十区。冬月伐冰藏凌阴,以供夏秋祭祀之用。成祖迁都北京,如其制。
嘉靖九年,复改分祀。建圜丘坛于正阳门外五里许,大祀殿之南,方泽坛于安定门外之东。圜丘二成,坛面及栏俱青琉璃,边角用白玉石,高广尺寸皆遵祖制,而神路转远。内门四。南门外燎炉毛血池,西南望燎台。外门亦四。南门外左具服台,东门外神库、神厨、祭器库、宰牲亭,北门外正北泰神殿。正殿以藏上帝、太祖之主,配殿以藏从祀诸神之王。外建四天门:东曰泰元,南曰昭亭,西曰广利。又西銮驾库,又西牺牲所,其北神乐观。北曰成贞。北门外西北为斋宫,迤西为坛门,坛北,旧天地坛,即大祀殿也。十七年撤之,又改泰神殿曰皇穹宇。二十四年,又即故大祀殿之址建大享殿。方泽亦二成,坛面黄琉璃,陛增为九级,用白石围以方坎。内,北门外西瘗位,东灯台,南门外皇祇室。外,西门外迤西神库、神厨、宰牲亭、祭器库,北门外西北斋宫。又外建四天门,西门外北为銮驾库、遣官房、内陪祀官房。又外为坛门,门外为泰折街牌坊,护坛地千四百余亩。
太社稷坛,在宫城西南,东西峙,明初建。广五丈,高五尺,四出陛,皆五级。坛土五色随其方,黄土覆之。坛相去五丈,坛南皆树松。二坛同一壝,方广三十丈,高五尺,甃砖,四门饰色随其方。周坦四门,南灵星门三,北戟门五,东西戟门三。戟门各列戟二十四。洪武十年,改坛午门右,社稷共一坛,为二成。上成广五丈,下成广五丈三尺,崇五尺。外壝崇五尺,四面各十九丈有奇。外垣东西六十六丈有奇,南北八十六丈有奇。垣北三门,门外为祭殿,其北为拜殿。外复为三门,垣东、西、南门各一。永乐中,建坛北京,如其制。帝社稷坛在西苑,坛址高六寸,方广二丈五尺,甃细砖,实以净土。坛北树二坊,曰社街。王国社稷坛,高广杀太社稷十之三。府、州、县社稷坛,广杀十之五,高杀十之四,陛三级。后皆定同坛合祭,如京师。
朝日、夕月坛,洪武三年建。朝日坛高八尺,夕月坛高六尺,俱方广四丈。两壝,壝各二十五步。二十一年罢。嘉靖九年复建,坛各一成。朝日坛红琉璃,夕月坛用白。朝日坛陛九级,夕月坛六级,俱白石。各建天门二。
先农坛,高五尺,广五丈,四出陛。御耕耤位,高三尺,广二丈五尺,四出陛。
山川坛,洪武九年建。正殿、拜殿各八楹,东西庑二十四楹。西南先农坛,东南具服殿,殿南耤田坛,东旗纛庙,后为神仓。周垣七百余丈,垣内地岁种谷蔬,供祀事。嘉靖十年,改名天神地祇坛,分列左右。
太岁坛与岳渎同。岳镇海渎山川城隍坛,据高阜,南向,高二尺五寸,方广十倍,四出陛,南向五级,东西北三级。王国山川坛,高四尺,四出陛,方三丈五尺。天下山川所在坛,高三尺,四出陛,三级,方二丈五尺。
神位祭器玉帛牲牢祝册之数
神位 圜丘。洪武元年冬至,正坛第一成,昊天上帝南向。第二成,东大明,星辰次之,西夜明,太岁次之。二年,奉仁祖配,位第一成,西向。三年,坛下壝内,增祭风云雷雨。七年更定,内壝之内,东西各三坛。星辰二坛,分设于东西。其次,东则太岁、五岳,西则风云雨、五镇。内壝之外,东西各二坛。东四海,西四渎。次天下神祇坛,东西分设。
方丘。洪武二年夏至,正坛第一成,皇地祇,南向。第二成,东五岳,次四海,西五镇,次四渎。三年,奉仁祖配,位第一成,西向。坛下壝内,增祭天下山川。七年更定,内壝之内,东西各二坛。东四海,西四渎。次二坛,天下山川。内壝之外,东西各设天下神祇坛一。
十二年正月,合祀大祀殿。正殿三坛,上帝、皇地祇并南向。仁祖配位在东,西向。从祀十四坛。丹陛东一坛曰大明,西一坛曰夜明。两庑坛各六:星辰二坛;次东,太岁、五岳、四海,次西,风云雷雨、五镇、四渎二坛;又次天下山川神祇二坛。俱东西向。二十一年,增修丹墀内石台四,大明、夜明各一,星辰二。内壝外石台二十:东十坛,北岳、北镇、东岳、东镇、东海、太岁、帝王、山川、神祇、四渎;西十坛,北海、西岳、西镇、西海、中岳、中镇、风云雷雨、南岳、南镇、南海。俱东西向。台高三尺有奇,周以石栏,陟降为磴道。台上琢石凿龛,以置神位。建文时,撤仁祖,改奉太祖配,位第一成。西向。洪熙元年,增文皇帝于太祖下。
嘉靖九年,复分祀之典。圜丘则东大明,西夜明。次东,二十八宿、五星、周天星辰。次西,风云雷雨。共四坛。方丘则东五岳,基运、翊圣、神烈三山,西五镇,天寿、纯德二山。次东四海,次西四渎。南北郊皆独奉太祖配。太社稷配位别见。先农正位南向,后稷配位西向。
凡神位,天地、祖宗曰“神版”,余曰“神牌”。圜丘神版长二尺五寸,广五寸,厚一寸,趺高五寸,以栗木为之,正位题曰昊天上帝,配位题曰某祖某皇帝,并黄质金字。从祀风云雷雨位版,赤质金字。神席,上帝用龙椅龙案,上施锦褥,配位同。从祀,位置于案,不设席。方丘正位曰皇地祇,配位及从祀,制并同圜丘。奉先殿帝后神主高尺二寸,广四寸,趺高二寸,用木,饰以金,镂以青字。龛高二尺,广二尺,趺高四寸,朱漆镂金龙凤花版,开二窗,施红纱,侧用金铜环,内织金文绮为藉。社稷,社玉用石,高五尺,广五尺,上微锐。立于坛上,半在土中,近南北向;稷不用主。洪武十年,皆设木主,丹漆之。祭毕,贮于库,仍用石主埋坛中,微露其末。后奉祖配,其位制涂金牌座,如先圣椟用架罩。嘉靖中,藏于寝庙。帝社稷神位以木,高一尺八寸,广三寸,朱漆质金书。坛南置石龛,以藏神位。王府州县社主皆用石,长二尺五寸,广尺五寸。日月坛神位,以松柏为之。长二尺五寸,广五寸,趺高五寸。朱漆金字。余仿此。
祭器 南郊。洪武元年定,正位,登一,笾豆各十二,簠簋各二,爵三;坛上,太尊二,著尊、牺尊、山罍各一;坛下,太尊一,山罍二。从祀位,登一,笾豆各下,簠簋各二,东西各设著尊二,牺尊二。北郊同。七年增圜丘从祀,共设酒尊六于坛西,大明,夜明位各三。天下神祇,鉶三,笾豆各八,簠簋各二,壝内外东西各设酒尊三,每位爵三。方丘、岳镇,各设酒尊三,壝内东西各设酒尊三,壝外东西各设酒尊三,每位爵三。神祇与圜丘同。八年,圜丘从祀,更设登一、鉶二。每位增酒睟,星辰、天下神祇各三十,太岁、风云雷雨、岳镇海渎各十五。方丘,从祀同。十年,定合祀之典,各坛陈设如旧,惟太岁、风云雷雨酒盏各十,东西庑俱共设酒尊三、爵十八于坛南。
二十一年更定,正殿上三坛,每坛登一,笾豆各十二,簠簋各二,共设酒尊六、爵九于殿东南,西向。丹墀内四坛,大明、夜明各登一,笾豆十,簠簋二,酒尊三,爵三。星辰二坛,各登一,鉶二,酒盏三十,余与大明同。壝外二十坛,各登一,鉶二,笾豆各十,簠簋各二,酒盏十,酒尊三,爵三。神祇坛,鉶三,笾豆各八。帝王、山川、四渎、中岳、风云雷雨神祇坛,酒盏各三十,余并同岳镇。
太庙时享。洪武元年定,每庙登一,鉶三,笾豆各十二,簠簋各二,共酒尊三、金爵八、瓷爵十六于殿东西向。二十一年更定,每庙登二,鉶二。弘治时,九庙通设酒尊九,祫祭加一,金爵十七,祫祭加二,瓷爵三十四,祫祭加四。亲王配享,洪武三年定,登鉶各三,笾豆各十二,簠簋各二,酒尊三,酒注二。二十一年更定,登鉶各一,爵各三,笾豆各十,簠簋各二,共用酒尊三于殿东。功臣配享,洪武二年定,每位笾豆各二,簠簋各二。三年增定,共用酒尊二,酒注二。二十一年更定,十坛,每坛鉶一,笾豆各二,簠簋各一,爵三,共用酒尊于殿西。
太社稷。洪武元年定,鉶三,笾豆各十,簠簋各二,配位同。正配位皆设酒尊三于坛东。十一年更定,每位登一,鉶二,笾豆十二,正配位共设酒尊三,爵九。后太祖、成祖并配时,增酒尊一,爵三。府、州、县社稷,鉶一,笾豆四,簠簋二。
朝日、夕月。洪武三年定,太尊、著尊、山罍各二,在坛上东南隅,北面。象尊、壶尊、山罍各二,在坛下,笾豆各十,簠簋各二,登鉶各三。
先农,与社稷同,加登一,笾豆减二。
神祇。洪武二年定,每坛笾豆各四,簠簋登爵各一。九年更定,正殿共设酒尊三,爵七,两庑各设酒尊三,爵三,余如旧。二十一年更定,每坛登一,鉶二,笾豆各十,簠簋各二,酒盏三十。星辰,正殿中登一,鉶二。余九坛,鉶二。每坛笾豆十,簠簋各一,酒盏三十,爵一,共设酒尊三。太岁诸神,笾豆各八,簠簋各二,酒尊三。岳渎山川同。
历代帝王。洪武四年定,登一,鉶二,笾豆各八,簠簋各一,俎一,爵三,尊三。七年更定,登、鉶、簠簋各一,笾豆各十,爵各三,共设酒尊五于殿西阶,酒尊三于殿东阶。二十一年增定,每位鉶二,簠簋各二,五室共设酒尊三,爵四十八。配位每坛笾豆各二,簠簋各一,馈盘一,每位鉶一,酒盏三。三皇,笾豆各八,簠簋各二,登、鉶各二,爵三,牺尊、象尊、山罍各一。配位,笾豆各四,簠簋各二,鉶一,爵三,牺尊、象尊各一。
至圣先师。洪武元年定,笾豆各六,簠簋各二,登一,鉶二,牺尊、象尊、山罍各一。四配位,笾豆各四,簠簋各一,登一。十哲,两庑,笾豆二。四年更定,正位,笾豆各十,酒尊三,爵三,余如旧。四配,每位酒尊一,余同正位。十哲,东西各爵一,每位笾豆各四,簠簋各一,鉶一,酒盏一。两庑,东西各十三坛,东西各爵一,每坛笾豆各四,簠簋各一,酒盏四。十五年更定,正位,酒尊一,爵三,登一,鉶二,笾豆各八,簠簋各二。四配位,共酒尊一,各爵三,登一,鉶二,笾豆各六,簠簋各一。十哲,共酒尊一,东西各爵五,鉶一,笾豆各四,簠簋各一。东西庑,每四位爵四,笾豆各二,簠簋各一。景泰六年增两庑笾豆各二,簠簋各一。成化十二年,增正位笾豆为十二。嘉靖九年,仍减为十。
旗纛,与先农同。马神,笾豆各四,簠簋、登、象尊、壶尊各一。
玉帛牲牢
玉三等:上帝,苍璧;皇地祇,黄琮;太社、太稷,两圭有邸;朝日、夕月,圭璧五寸。帛五等:曰郊祀制帛,郊祀正配位用之。上帝,苍;地祇,黄;配位,白。曰礼神制帛,社稷以下用之。社稷,黑;大明,赤;夜明、星辰、太岁、风云雷雨、天下神祇俱白;五星,五色;岳镇、四海、陵山随方色;四渎,黑;先农,正配皆青;群神,白;帝王先师皆白;旗纛,洪武元年用黑,七年改赤,九年定黑二、白五。曰奉先制帛,太庙用之,每庙二。曰展亲制帛,亲王配享用之。曰报功制帛,功臣配享用之。皆白。每位各一。惟圜丘,嘉靖九年用十二,而周天星辰则共用十,孔庙十哲、两庑东西各一云。又洪武十一年,上以小祀有用楮钱者为不经。礼臣议定,在京,大祀、中祀用制帛,有篚。在外,王国府州县亦如之。小祀惟用牲醴。
牲牢三等:曰犊,曰羊,曰豕。色尚骍,或黝。大祀,入涤九旬;中祀,三旬;小祀,一旬。大祀前一月之朔,躬诣牺牲所视牲,每日大臣一人往视。洪武二年,帝以祭祀省牲,去神坛甚迩,于人心未安,乃定省牲之仪,去神坛二百步。七年定制,大祀,皇帝躬省牲;中祀、小祀,遣官。嘉靖十一年更定,冬、夏至,祈谷,俱祭前五日亲视,后俱遣大臣。圜丘,苍犊;方丘,黄犊;配位,各纯犊。洪武七年,增设圜丘配位。星辰,牛一,羊豕三。太岁,牛羊豕一。风云雷雨、天下神祇,羊豕各五。方丘配位,天下山川,牛一,羊豕各三。太庙禘,正配皆太牢,祫皆太牢。时享每庙犊羊豕各一。亲王配位,洪武三年定,共牛羊豕一。二十一年更定,每坛犊羊豕各一。功臣配位,洪武二年定,每位羊豕体各一。二十一年更定,每坛羊豕一。太社稷,犊羊豕各一,配位同。府州县社稷,正配位,共羊一、豕一。洪武七年增设,各羊一、豕一。朝日、夕月,犊羊豕各一。先农与太社稷同。神祇,洪武二年定,羊六、豕六。二十一年更定,每坛犊羊豕各一。嘉靖十年,天神左,地祇右,各牲五。星辰,每坛羊一、豕一。帝王,每室犊羊豕各一。配位,每坛羊豕各一。先师如帝王,四配如配位,十哲东西各豕一分五,两庑东西各豕一,后增为三。府州县学先师,羊一、豕一。四配。共羊一、豕一,解为四体。十哲东西各豕一,解为五体。两庑豕一,解为百八分。旗纛,洪武九年定犊羊豕,永乐后,去犊。王国及卫所同。五祀马神俱用羊豕。
祝册
南北郊,祝板长一尺一分,广八寸,厚二分,用楸梓木。宗庙,长一尺二寸,广九寸,厚一,用梓木,以楮纸冒之。群神帝王先师,俱有祝,文多不载。祝案设于西。
笾豆之实
凡笾豆之实,用十二者,笾实以形盐、薧鱼、枣、栗、榛、菱、芡、鹿脯、白饼、黑饼、糗饵、粉餈。豆实以韭菹、醯醢,菁菹、鹿醢、芹菹、兔醢、笋菹、鱼醢、脾析、豚胉、赩食、糁食。用十者,笾则减糗饵、粉餈,豆则减赩食、糁食。用八者,笾又减白、黑饼,豆又减脾析、豚胉。用四者,笾则止实以形盐、薧鱼、枣、栗,豆则止实以芹菹、兔醢、菁菹、鹿醢。各二者,笾实栗、鹿脯,豆实菁菹、鹿醢。簠簋各二者,实以黍稷、稻粱。各一者,实以稷粱。登实以太羹,鉶实以和羹。
洪武三年,礼部言:“《礼记·郊特牲》曰,‘郊之祭也’,‘器用陶匏’,尚质也。《周礼·笾人》,‘凡祭祀供簠簋之实’,《疏》曰,‘外祀用瓦簠’。今祭祀用瓷,合古意。惟盘盂之属,与古簠璺簋登鉶异制。今拟凡祭器皆用瓷,其式皆仿古簠簋登豆,惟笾以竹。”诏从之。
酒齐仿周制,用新旧醅,以备齐三酒。其实于尊之名数,各不同。
祭祀杂议诸仪
其祭祀杂议诸仪,凡版位,皇帝位,方一尺二寸,厚三寸,红质金字。皇太子位,方九寸,厚二寸,红质青字。陪祀官位,并白质黑字。
拜褥。初用绯。洪武三年定制,郊丘席为表,蒲为里。宗庙、社稷、先农、山川,红文绮为表,红木棉布为里。
赞唱。凡皇帝躬祀,入就位时,太常寺奏中严,奏外办。盥洗、升坛、饮福、受胙,各致赞辞。又凡祀,各设爵洗位,涤爵拭爵。初升坛,唱再拜,及祭酒,唱赐福胙。洪武七年,礼部奏其烦渎,悉删去。
上香礼。明初祭祀皆行。洪武七年以翰林詹同言罢。嘉靖九年复行。
拜礼。初,每节皆再拜。洪武九年,礼臣奏:“《礼记》一献三献五献七献之文,皆不载拜礼。唐、宋郊祀,每节行礼皆再拜。然亚献终献,天子不行礼,而使臣下行之。今议大祀中祀,自迎神至饮福送神,宜各行再拜礼。”帝命节为十二拜,迎神、饮福受胙、送神各四拜云。
登坛脱舄。初未行。洪武八年诏翰林院臣考定大祀登坛脱舄之礼。学士乐韶凤杂考汉、魏以来朝祭仪,议于郊祀庙享前期一日,有司以席藉地,设御幕于坛东南门外,设执事官脱履之次于坛门外西阶侧。祭日,大驾入幕次,脱舄升坛。其升坛执事、导驾、赞礼、读祝并分献陪祀官,皆脱舄于外,以次升坛供事。协律郎、乐舞生依前跣袜就位。祭毕,降坛纳舄。从之。嘉靖十七年罢其礼。
祭祀日期
钦天监选择,太常寺预于十二月朔至奉天殿具奏。盖古卜法不存,而择干支之吉以代卜也。洪武七年,命太常卿议祭祀日期,书之于版,依时以祭,著为式。其祭日,遣官监祭,不敬失仪者罪之。
习仪
凡祭祀,先期三日及二日,百官习仪于朝天宫。嘉靖九年更定,郊祀冬至,习仪于先期之七日及六日。
斋戒
洪武二年,学士朱升等奉敕撰斋戒文曰:“戒者,禁止其外;斋者,整齐其内。沐浴更衣,出宿外舍,不饮酒,不茹荤,不问疾,不吊丧,不听乐,不理刑名,此则戒也;专一其心,严畏谨慎,苟有所思,即思所祭之神,如在其上,如在其左右,精白一诚,无须臾间,此则斋也。大祀七日,前四日戒,后三日斋。”太祖曰:“凡祭祀天地、社稷、宗庙、山川等神,为天下祈福,宜下令百官斋戒。若自有所祷于天地百神,不关民事者,不下令。”又曰:“致斋以五日七日,为期太久,人心易怠。止临祭,斋戒三日,务致精专,庶可格神明。”遂著为令。是年从礼部尚书崔亮奏,大祀前七日,部祀官诣中书省受誓戒。各扬其职,不共其事,国有常刑。宗庙社稷,致斋三日,不誓戒。三年,谕礼部尚书陶凯曰:“人心操舍无常,必有所警,而后无所放。”乃命礼部铸铜人一,高尺有五寸,手执牙简,大祀则书致斋三日,中祀则书致斋二日于简上,太常司进置斋所。四年,定天子亲祀斋五日,遣官代祀斋三日,降香斋一日。五年,命诸司各置木牌,以警亵慢,刻文其上曰:“国有常宪,神有鉴焉。”凡祭祀,则设之。又从陶凯奏,凡亲祀,皇太子宫中居守,亲王戎服侍从。皇太子亲王虽不陪祀,一体斋戒。
六年,建陪祀官斋房于北郊斋宫之西南,后定斋戒礼仪。凡祭天地,正祭前五日午后,沐浴更衣,处外室,次早,百官于奉天门观誓戒牌。次日,告仁祖庙,退处斋宫,致斋三日。享宗庙,正祭前四日午后,沐浴更衣,处外室。次日为始,致斋三日。祭社稷、朝日、夕月、周天星辰、太岁、风云雷雨、岳镇海渎、山川等神,致斋二日,如前仪。凡传制降香,遣官代祀,先一日沐浴更衣,处外室。次日遣官。七年定制,凡大礼前期四日,太常卿至天下神祇坛奠告,中书丞相诣京师城隍庙发咨。次日,皇帝诣仁祖庙请配享。二十一年定制,斋戒前二日,太常司官宿于本司。次日,奏请致斋。又次日,进铜人,传制谕文武百官斋戒。是日,礼部太常司官檄城隍神,遍请天下当祀神祇,仍于各庙焚香三日。
二十六年,定传制誓戒仪。凡大祀前三日,百官诣阙,如大朝仪,传制官宣制云:“某年月日,祀于某所,尔文武百官,自某日为始,致斋三日,当敬慎之。”传制讫,四拜,奏礼毕。宣德七年,大祀南郊,帝御斋宫,命内官使饮酒食荤入坛唾地者,皆罪之,司礼监纵容者同罪。斋之日,御史检视各官于斋次,仍行南京,一体斋戒。弘治五年,鸿胪少卿李燧言:“分献陪祭等官,借居道士房榻,贵贱杂处,且宣召不便。乞于坛所隙地,仿天寿山朝房礼制,建斋房。”从之。嘉靖九年,定前期三日,帝御奉天殿,百官朝服听誓戒。万历四年十一月,礼部以二十三日冬至祀天,十八日当奏祭,十九日百官受誓戒。是日,皇太后圣旦,百官宜吉服贺。一日两遇礼文,服色不同,请更奏祭、誓戒皆先一日。帝命奏祭、誓戒如旧,而以十八日行庆贺礼。
遣官祭祀
洪武二十六年,定传制特遣仪。是日,皇帝升座如常仪,百官一拜。礼毕,献官诣拜位四拜,传制官由御前出宣制。如祭孔子,则曰:“某年月日,祭先师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,命卿行礼。”祭历代帝王,则曰:“某年月日,祭先圣历代帝王,命卿行礼。”俯伏,兴,四拜,礼毕出。其降香遣官仪,前祀一日清晨,皇帝皮弁服,升奉天殿。捧香者以香授献官。献官捧由中陛降中道出,至午门外,置龙亭内。仪仗鼓吹,导引至祭所。后定祭之日,降香如常仪,中严以待。献官祭毕后命,解严还宫。嘉靖九年大祀遣官,不行饮福礼。
分献陪祀
凡分献官,太常寺豫请旨。洪武七年,太祖谓学士詹同曰:“大祀,终献方行分献礼,未当。”同乃与学士宋濂议以上,初献奠玉帛将毕,分献官即行初献礼。亚献、终献皆如之。嘉靖九年,四郊工成,帝谕太常寺曰:“大祀分献官豫定,方可习仪。”乃用大学士张璁等于大明、夜明、星辰、风云雷雨四坛。旧制,分献用文武大臣及近侍官共二十四人,今定四人,法司官仍旧例不兴。
凡陪祀,洪武四年,太常寺引《周礼》及唐制,拟用武官四品、文官五品以上,其老疾疮疥刑馀丧过体气者不与。从之。后定郊祀,六科都给事中皆与陪祀,馀祭不与。又定凡南北郊,先期赐陪祀执事官明衣布,乐舞生各给新衣。制陪祀官入坛牙牌,凡天子亲祀,则佩以入。其制有二,圆者与祭官佩之,方者执事人佩之。俱藏内府,遇祭则给,无者不得入坛。洪武二十九年,初祀山川诸神,流官祭服,未入流官公服。洪武二十九年,从礼臣言,未入流官,凡祭皆用祭服,与九品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