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起元,字仲先,海澄人。万历二十八年(1600)乡试考中第一名,第二年成为进士。历任浮梁、南昌知府,以仁爱廉洁著称。
奉旨召见进入北京,授湖广道御史。正在等候命令,赶上考核京官。御史刘国缙怀疑郑继芳的假信出自周起元、李邦华、李炳恭、徐缙芳、徐良彦的手笔,于是称他们为“五鬼”,郑继芳也被列入奏疏中。周起元愤怒了,上疏自我表白。过了二年,御史的任命才传达下来。
恰巧太仆少卿徐兆魁因为攻击东林党人被钱春弹劾,周起元也上疏弹劾他。奸诈小人刘世学这人,是诚意伯刘荩臣的堂祖父,上疏诋毁顾宪成。周起元很气愤,极力驳斥他的荒谬。刘荩臣于是攻击周起元,更加诋毁顾宪成。周起元再次上疏极力辩论,他的同僚翠凤羽中、余懋衡、徐良彦、魏云中、李邦华、王时熙、潘之祥也轮流逐条辩论。皇帝将要下令逮捕刘世学,刘世学于是逃走了。吏部侍郎方从哲由宫中传旨起用,周起元极力说不行,并指责给事中亓诗教、周永春,吏部侍郎李养正、郭士望等人。吏部尚书赵焕出巡云中,王时熙在外地。周起元弹劾他违抗旨令、独揽大权,被定罪停发俸禄。赵焕离职,郑继之代替,又任用潘之祥和张健。周起元也上疏检举驳正,于是说张光房等五人不应当摒弃在官衙之外。跟党人意见不和,忌恨他的人越来越多。
不久巡抚陕西,很有风采。终于因为东林党的缘故,出任广西参议,分道巡守右江道。柳州发生大饥荒,各地盗贼纷纷涌现,周起元一个人骑着马去招抚各盗贼,尽最大的努力救济饥民。改官四川副使,未到任。恰好辽阳失陷,朝廷议论通州是军事要地,应设置监司,于是命令周起元以参政的身份统领它。
天启三年(1623),他进入朝廷担任太仆少卿。不久提拔为右佥都御史,巡抚苏州、松江等十府。公正廉洁、爱惜人民,没有拿一根丝、一粒粮。遭遇大水灾,千方百计地救济灾民,人民忘记了贫困。织造中官李实一向贪财而横行霸道,任意增加定额,放纵地索取。苏州同知杨姜管理本府事务,李实恨他不屈服,收集其他材料弹劾他。周起元到任,立即替杨姜伸冤,并且上疏清除蛀虫七件事,言词很多涉及到李实。李实想要杨姜向他行臣属的礼节,再次上疏诬告并逮捕他。周起元又一次上疏替杨姜昭雪,更加中肯直率。魏忠贤庇护李实,下了道严厉的圣旨谴责周起元,命令赶快上报杨姜贪污的情形。周起元更加称颂杨姜廉洁谨慎,诋毁李实造谣诽谤,于是承担罪责乞求离职。魏忠贤大怒,假传圣旨将杨姜贬斥为平民。周起元又弹劾李实贪财放纵,不遵守法令的几件事,而请求宽大处理杨姜。李实因此威风扫地,而魏忠贤也因此将周起元怀恨不已。分守参政的朱童蒙,早先是兵科都给事中,因为攻击邹元标讲学而被调往外地,丧失理智,疯狂残暴,每次外出,都鞭打几十人,血肉狼藉。周起元想检举他,朱童蒙就称病离职,周起元于是列举他贪财暴虐的情形,让别人知道。魏忠贤于是假传圣旨剥夺周起元官籍,提拔朱童蒙为京卿。
天启六年(1626)二月,魏忠贤想杀高攀龙、周顺昌、缪昌期、黄尊素、李应升、周宗建等六人,拿李实没有盖印的奏疏,命令他的党徒李永贞、李朝钦诬陷周起元当巡抚贪污国家钱财十多万两银子,每天跟高攀龙等人来往讲学,因而在中间煽动。假传圣旨逮捕周起元,到京时周顺昌等人已在牢里死了。许显纯严刑拷问,竟然招出同李实的奏疏所说,藏赃款十万两。卖掉所有值钱的东西都不足此数,亲戚朋友也多由此破产。九月死于狱中,江苏及其家乡的官民没有不悲伤的。
庄烈皇帝即位,赠封兵部右侍郎,让他的一个儿子做官。南明福王时,追加谥号为忠惠。
周顺昌,字景文,江苏吴县人。万历四十一年(1613)进士,任命福州推官。逮捕惩处税监高肕的爪牙,一点也不留情。高肕激发人民发生事变,劫持侮辱巡抚袁一骥,把他的二个儿子作为人质,并将副使吕纯如也抓做人质。有人建议让周顺昌去代替他,周顺昌不同意,吕纯如因此怀恨周顺昌。周顺昌后被提拔为吏部稽勋主事。天启年间,担任文选员外郎,负责选拔官员事务。尽力杜绝请托,抑制求利不止,清高的操守一尘不染。后请假归家。
周顺昌为人刚强正直,独立而有操守,疾恶如仇。巡抚周起元得罪了魏忠贤被削籍为民,周顺昌写文章欢送他,指责呵斥没有什么忌讳。魏大中被逮捕,经过吴门,周顺昌设宴款待他,形影不离地跟了他三天,并把女儿许配给魏大中的孙子。旗官多次催促他上路,周顺昌怒目而视,说:“你不知道世上还有不怕死的男子汉吗?回去告诉魏忠贤,我是原吏部郎中周顺昌。”于是用手指着喊魏忠贤的名字,骂不绝口。旗官回去后,告诉了魏忠贤。御史倪文焕是魏忠贤的义子,诬告揭发同事夏之令,夏之令被害死。周顺昌曾对别人说,将来倪文焕应当替夏之令偿命。倪文焕十分愤恨,于是受魏忠贤指使,弹劾周顺昌跟罪犯结亲家,并且诬陷他接受贿赂窝藏赃物,魏忠贤立即假传圣旨剥夺他的官籍。先前得罪的副使吕纯如,跟周顺昌是同省人,以京官的身份居在家中,怀着以前的仇恨,多次跟织造中官李实和巡抚毛一鹭讲周顺昌的坏话来诬陷他。不久,李实追究周起元,于是诬陷周顺昌私自嘱托,吞没公家财物,与周起元一起被逮捕。
周顺昌喜欢在家乡做好事,有人受冤枉压制或者是事关地方利害的大事,他就去跟有关部门陈情说理,所以当地老百姓十分感激周顺昌。等到听说逮捕他的人来了,大家都很愤怒,喊冤的人堵塞了道路。等到宣读诏书那天,没有经过约定而汇集在一起的有几万人,都拿着香为周顺昌乞求性命。生员文震亨、杨廷枢、王节、刘羽翰等人前去拜见毛一鹭和巡按御史徐吉,请求他们把这里人民的情绪上报给皇帝知道。旗官厉声骂道:“东厂抓人,你们这帮鼠辈敢怎么样!”大声叫喊:“囚犯在哪里?”将铁锁链使劲往地下一丢,发出很响的声音。众人更加气愤,说:“开始我们以为是皇帝的命令,原来是东厂啊!”大声叫喊着一拥而上,那形势,真像排山倒海一般。旗官东逃西窜,众人来回痛打,打死一人,其余的身负重伤,翻墙逃跑了。毛一鹭、徐吉不能说话。知府寇镇、知县陈文瑞一向很得人心,多方解释,大家才离去。周顺昌于是投案自首。又过了三天向北进发,毛一鹭用急报的奏章报告事变,东厂刺探情报的人说整个苏州的人民都造反了,他们计划截断水道,劫持漕运粮食的木船,魏忠贤非常恐慌,不久毛一鹭说逮住了倡导暴乱的颜佩韦、马杰、沈扬、杨念如、周文元等人,叛乱已经平定,魏忠贤这才放下心来。然而从这以后,黄衣使者再也不敢迈出京城城门了。
周顺昌到达北京,下诏入狱。许显纯拷打逼供罗织罪名,坐赃款三千两,五天严刑拷打一次。
每逢拷问,周顺昌一定大骂魏忠贤。许显纯敲掉他的牙齿,站起来问道:“看你还能不能骂魏上公?”周顺昌把满口的血水吐在他脸上,骂声更加猛烈了。于是在晚上偷偷地把周顺昌杀害了。这时是天启六年(1626)六月十七日。
第二年,庄烈帝即位,倪文焕伏法被处死,李实下狱,毛一鹭、徐吉因修建魏忠贤祠堂被定罪,吕纯如因颂扬太监被处罪,一起附于“逆案”。追赠周顺昌为太常卿,荫封他的一个儿子做官。给事中瞿式耜上诉各臣的冤情,称赞周顺昌和杨涟、魏大中的清廉忠诚尤其显著,下诏谥号恭介。
周宗建,字季侯,吴江人,是尚书周用的曾孙。万历四十一年(1613)进士,任命武康知县,调到仁和,有不同凡响的政绩,进入朝中担任御史。
天启元年(1621)为顾存仁、王世贞、陶望龄、顾宪成请求谥号,追究万历朝的小人,历数钱梦皋、康丕扬、亓诗教、赵兴邦扰乱朝政的罪行,并且诋毁李三才、王图等人。这时辽阳战事危急,上疏谴责辅臣。没多久,辽阳失陷,周宗建更加急迫地责备主事大臣,于是请求皇帝破格任用人才,召回熊廷弼。不久,议论兵部尚书崔景荣不应该信任奸邪的刘保,辅臣刘一火景不应该抑制言路,于是指责右通政林材、光禄卿李本固。林材、李本固称病离职。魏大中弹劾王德完庇护杨镐、李如桢。周宗建替王德完极力攻击魏大中,他的观点很多与东林党人相对。正好这年冬天,奉圣夫人客氏搬出宫城又回到宫中,周宗建首先上疏极力规劝,其中说:“天子说出的话,就如同儿戏一样,法律所在的宫禁之地,几乎跟老百姓的家庭相同。朝廷的行为不协调,朝廷内外的防范措施都被废除。这帮人一旦蒙受了皇恩,便有了非份之想,轻侮沉溺目无法纪,慢慢地变得骄横放纵,灾难和罪祸一天天增多,后患将难以杜绝。王圣、宋娥、陆令萱的覆辙,可以提供很多借鉴。”违背圣旨,受到责备。由此公众的舆论很看重他。
第二年,广宁失守。很多朝臣庇护王化贞,想加重熊廷弼的罪责。周宗建抱不平,为了辨明二人的罪案,很有些袒护熊廷弼,那些庇护王化贞的人于是憎恨周宗建。京师长期干旱,五月份下了场冰雹。周宗建认为这是阴盛阳衰的征兆,逐次陈述四件事。第一专门非难大学士沈翭。第二请求宽大处理因建议被废黜的诸臣。第三件事是说熊廷弼已有定案,不应该用这事罗织朝臣的罪名,暗地里指责兵部尚书张鹤鸣,给事中郭巩。第四件事是专门攻击魏进忠,大意说:“近来的政府事务,外廷颇有微辞,都说深宫之中,没有办法预料,圣旨诏书,必然有所依据。像魏进忠这样的人,目不识丁,而陛下与他同忧愁共欢笑,一天天地亲近。一切用人的行政权力,都按他的说法办理,东西改换了方向自己却不知道,邪恶与正直被颠倒了而自己却不觉察。况且内廷的借口,与外廷的投机者,互相支持。离间的祸苗将起于钻营之人,谗言陷害必定在到处传话的人中间发端。这些隐祸,无从说起啊!”
魏进忠是魏忠贤原来的名字。这时正勾结客氏,夫妻相称,很多朝臣都巴结依靠他,他的势力日益昌盛。看到周宗建的上疏,魏忠贤恨他入骨,但没有发作。邹元标创办首善书院,周宗建负实际责任。邹元标被罢官,周宗建乞求跟他一起罢官,没有批准。巡视光禄寺,跟给事中罗尚忠大力剔除奸邪弊端,节省了很多财力物力。不久请求核查地方上供的各种器物,惹怒了宦官,拿圣旨责问他。周宗建等人再上疏极力坚持,宦官更加不高兴。
给事中郭巩,先是因弹劾熊廷弼被贬职。熊廷弼失败,郭巩恢复官职,于是大力巴结魏进忠。得知魏进忠最恨周宗建,于是上疏诋毁熊廷弼,由此进而诋毁朝廷中举荐熊廷弼的人,周宗建是其中之一。势头很强劲,南京御史涂世业附和他,诋毁周宗建错举熊廷弼,从而耽误了边防。周宗建很愤怒,上疏驳斥涂世业,语言涉及郭巩,挑出他勾结魏忠贤的事情。郭巩也发怒了,上疏数千言,加倍诋毁周宗建,并涉及刘一火景、邹元标、周嘉谟、杨涟、周朝瑞、毛士龙、方震孺、江秉谦、熊德阳等数十人,全部指定为熊廷弼的叛党。周宗建更加愤怒了,上疏极力驳斥他的荒谬,并且说:“李维翰、杨镐、袁应泰、王化贞,都是使国家边防败坏的人。亓诗教极力主张速战,赵兴邦贿赂出卖边防大臣,他们都是耽误边防的人。其他举荐李维翰,举荐杨镐,举荐袁应泰、王化贞的人,也都是耽误国家边防的人。郭巩为什么不全部攻击,而唯独苛求于熊廷弼,并且诋毁举荐熊廷弼的人为叛党呢?”
这个时候,魏忠贤势力更加昌盛。周宗建担心他们内外联合,祸害将更大,天启三年(1623)二月上疏直接攻击魏忠贤,大意说:
“我在去年指名弹劾上奏,魏进忠没有一天忘记卑臣。于是乘他的私党郭巩进入北京时,唆使他排挤我和各意见与他不同的人。郭巩于是创造‘新幽禁大幽禁’的说法,掌握选举法令,将廷臣数十名的姓名编成一个名册,想把他们一网打尽。又写匿名信,罗织五十多人的罪名,丢在路旁。给事中则以刘弘化为首,其次为周朝瑞、熊德阳等若干人;御史则以方震孺为首,其次为江秉谦等若干人。卑臣也为其中之一人。他既想罗织各臣的罪名,来报复发泄私人的仇恨;更想以中臣独断,来替魏进忠解除遗憾。由此看来,选举法令不是由朝廷掌握的,只不过是郭巩和魏进忠的选举法令。幸亏正义在于人心,郭巩的说法不能奏效,这才另借熊廷弼的罪名,想设置陷阱一网打尽。
“郭巩又因为我的议论涉及王安,讥笑我与他有什么牵连。陛下知道王安是怎样死的吗?他身首异处,他的肉喂饱了乌鸦,他的骨头丢给了黄狗,真是古今没有的惨状。郭巩假如有心亲近魏进忠,何至于伤天害理,并且牵连刘一火景、周嘉谟、杨涟、毛士龙等人,说他们都是王安的同党。请求陛下深入调查王安的死究竟是什么人陷害的,那么这件事就是魏进忠的一大罪状。郭巩讨好魏进忠,这就可以作为证据了。
“前朝的汪直、刘瑾,虽然都是恶魔,幸亏言路清明,大臣之间互相不予结交,所以时间不长就失败了。现在有权的宦官报复大臣,反而利用言路来实行,言官的声势,反而利用有权的宦官来加强自己。几个月以来,熊德阳、江秉谦、侯震阳、王纪、满朝荐被排斥了,邹元标、冯从吾被罢官了。文震孟、郑曼阝被驱逐了。最近又压制孙慎行、盛以弘,不让他们进入内阁,扩大案情,牵连无辜,正直的人战战兢兢。整个朝廷的大臣都爱惜自己的生命,没有人敢直接与他们抗衡,我假如还贪生怕死,不上疏报告,那么朝廷内将有魏进忠作为指挥,旁边有客氏作为羽翼,朝廷外有刘朝等人举兵示威,而又有郭巩等人巴结攀附,内外勾结,将好人赶尽杀绝,国家的事情还有什么可说的呢!”
奏疏递入,魏进忠更加恼火,率领刘朝等人环立在皇帝面前哭诉,乞求自己剃去头发受刑,想用这种刑罚来激发皇帝的愤怒,皇帝于是命令周宗建陈述他们相互勾结的实际情形,将加以严厉的谴责,周宗建回奏更加刚毅正直,魏进忠主张处以廷杖的处罚,内阁大臣极力争论,于是只剥夺了他的俸禄,正好给事中刘弘化、御史方大任等人纷纷上疏帮助周宗建攻击魏进忠、郭巩,郭巩再次极力诋毁各人。下诏让廷臣讨论各奏疏,廷臣们的意见分为两派。于是降旨严厉斥责,剥夺郭巩、周宗建三个月的俸禄。这时,刘朝负责操练宫内士兵,于是谋求外任。廷臣听到一点风声,都不敢站出来说话。周宗建说:“郭巩自己说他从没有勾结内廷,现在果真能拿出片言只语制止刘朝,请让我为他洗刷勾结的罪名。”郭巩闭口不说一句话。周宗建于是上疏极力进谏,一一陈述“三不可”、“九害”。正好刘朝跟魏进忠有矛盾,事情也就中止了。这年冬天周宗建被派出巡按湖广,因赴父母丧礼回家。
天启五年(1625)三月,大学士冯铨怀恨御史张慎言曾议论过他,叫他的门生曹钦程弹劾诬陷张慎言,而以周宗建为首,并且包括了李应升、黄尊素。魏忠贤于是假传圣旨削夺周宗建的官籍,交给抚按追查赃物。第二年魏忠贤认为有关部门结案太迟缓,派黄衣使者逮捕他治罪。不久列入李实的奏疏中,下诏投入狱中毒打审讯,许显纯厉声骂道:“还能骂魏上公目不识一丁吗?”最终定罪接受熊廷弼贿赂一万三千两,将他在狱中杀死。
周宗建死后,追查赃款更加紧迫。跟他亲近的副使蒋英代他交纳,也被定罪削去官籍。魏忠贤失败后,下诏追赠周宗建为太仆寺卿,荫封他的一个儿子做官。南明福王时,追赠谥号忠毅。
黄尊素,字真长,浙江余姚人。万历四十四年(1616)进士,任命为宁国推官,精敏强干。
天启二年(1622)提拔御史,请假回家。第二年冬天回到朝廷,上疏请求召回余懋衡、曹于汴、刘宗周、周洪谟、王纪、邹元标、冯从吾,而弹劾尚书赵秉忠、侍郎牛应元、通政丁启睿愚蠢迟钝。赵秉忠、牛应元都辞职离开了。山东起义被镇压后,起义军余部又煽动起来。巡抚王惟俭无法控制,黄尊素上疏议论。于是说:“巡抚本来是从内外选拔任用的,现在都任用京官,不如推举任用训练有素的地方官员。”又多次陈述边防事务,极力诋毁大将马世龙,违背了枢辅孙承宗的意图。这时皇帝即位已有好几个年头了,从没有召见过大臣。黄尊素请求恢复在便殿面对面召见大臣的先例,当面决定国家大事,否则也可利用讲解经史的机会,让大臣们面对面商讨可不可以执行。皇帝没有采纳。
天启四年(1624)二月,大风吹起黄沙,昏天蔽日,还伴有敲鼓一般的响声,一连十天都是如此。三月初一,京师发生三次地震,乾清宫震动得尤其厉害。正好皇帝身体欠佳,人心惶惶不可终日。黄尊素极力陈述时事政策的十大过失。最后说:“陛下压制轻视言官,使人人都有所忌讳,这才有人只提些皮毛小事,不敢冒犯当权者。现在近臣重过赵娆,禁旅与唐末相近,萧墙之祸患比敌国还惨。
“朝廷没有运筹帷幄的大臣,边防没有制敌取胜的将领。掌权的人对国家的安危愚昧无知,捣乱的人对于失败的局面多方掩饰。不在此时举荐贤才斥退不肖之人,反而厌恶刚毅正直的人,把他看作仇敌,陛下难道就不为国家考虑吗?”
奏疏递入,魏忠贤大怒,图谋将他处廷杖刑。韩火广大力营救,于是只剥夺一年俸禄。
不久杨涟弹劾魏忠贤,被下旨责备。黄尊素很愤怒,接着上疏,大意说:“天下有政权归于近旁宠幸之人,皇帝大权旁落,而国家太平英明的吗?天下有中外纷扰,没有不想从瓜分国家得到一份好处,而还能将国家交给左右的人吗?陛下一定以为曲意奉承,小心谨慎的人可以重用,不知道不远离这些人,就不能使无所畏忌的人得到任用。陛下一定认为只有我才能驾驭,不知道不能驾驭时,则已不可收拾了。陛下自登基以来,公卿台谏一个接一个地被罢免回家,使得在位的人没有长远打算。这还不叫孤立,却将一个近侍的离开叫作孤立吗?现在魏忠贤违法的情形,廷臣已揭露无疑。陛下如果不早做决断,当他看到前途无望,狗急跳墙,还会有什么顾虑呢?魏忠贤是一定不肯收回他那放纵的野心的缰绳来悔过自新的。魏忠贤的私党,一定不肯收回他们那谋取私利的船桨,而任其默默消融的。开始还只是与官员为仇,接着将把至尊的皇位作为赌注。基础防护既已牢固,谁还能把他们怎样。不仅台谏不足以挫败他们,即使是动用武力也难以奏效了。”魏忠贤得到奏疏更加不满。
万火景被廷杖后,又想廷杖御史林汝翥,各言官到内阁去争论。数百个小太监拥进内阁中,挥舞着拳头大声叫骂,各内阁大臣都低着头不敢说话。黄尊素厉声说:“内阁重地,即使是司礼没有接到诏书也不敢到来,你们这帮人竟敢如此无礼!”于是众太监慢慢散去。没多久,万火景因受重伤死去。黄尊素上奏说:“按照法律,不是叛逆等十大罪状不判处死刑。现在让披肝沥胆的忠臣,竟然死于磨牙咧齿的小人之手。这帮小人一定奔走相告,说是可以利用皇帝的特权,来鞭打百官。后代有这样的人,他继承了董狐的笔法和朱熹的《通鉴纲目》,于是写道:‘某月某日,郎中万火景因为进谏国事被廷杖打死。’这岂不是连累了皇上的圣德么!进呈廷杖这种说法的人,一定说这是祖宗的制度,殊不知正统、正德年间,王振、刘谨实行它;世祖、神宗年间,张璁、严嵩、张居正执行它。奸邪小人想放纵自己的私欲,害怕忠臣义士的牵制,一定得用廷杖发泄他们的私愤,使得皇帝蒙受拒绝进谏的罪名,自己掌管实际权力,而仁人志士且有被牵连的危险。于是乎小人为所欲为,毫无顾忌,而嫁祸于国家。万火景已经死了。侮辱杀戮正直的人,不能开这个先例。乞求恢复万火景原有的官职,破格赐给他照顾,让他的后人亲自护送棺材返回故乡,万火景死而不朽。”奏疏递入,更加违背魏忠贤的意图。
八月,河南进贡玉玺。魏忠贤想夸张这件事,命令从大明门进城,实行接受玉玺的礼仪,百官奏表称贺。黄尊素上奏说:“过去宋哲宗得到一个宝玺,蔡确等人争着说是好兆头,改年号为元符,宋朝国运最终不能长久。本朝弘治年间,陕西进献玉玺,只是命令送进朝廷,给赏钱五两。这是祖宗的先例,应该依此办理。”这事就这样中止了。天启五年(1625)春天,被派往陕西巡视茶马互市,刚出北京城,叛党曹钦程揭发他专门攻击好人,助长了高攀龙、魏大中的嚣张气焰,于是被削籍为平民。
黄尊素忠诚正直敢于说真话,尤其有深谋远虑。刚进入官府时,邹元标确实帮助过他,黄尊素就进言规劝邹元标说:“都城不是讲学的地方,以前就有徐文贞聚众议论的先例。”邹元标没有听取采纳。杨涟将要攻击魏忠贤,魏大中告诉了他,黄尊素说:“清除皇帝身边的人,一定要有内援。杨公有这样的人吗?一旦攻击不能奏效,我们这些人将无法生存了。”万火景死,黄尊素暗示杨涟辞职,杨涟不听,最终惹祸上身。魏大中将要弹劾魏广微,黄尊素说:“魏广微是小人之中的小人,过快地攻击他,他会铤而走险的。”魏大中不听,魏广微更加投靠魏忠贤,从而酿成了大灾难。
这时,东林党充满朝廷,东林党自身又以来源地的不同分为几个派系。江西章允儒、陈训跟魏大中有过节,而魏大中想驳斥尚书南师仲滥发抚恤,陕西人也不大高兴。黄尊素赶忙告诉魏大中,制止了他。最后,山西尹同皋、潘云翼想推举他们的座主郭尚友为山西巡抚,魏大中因为郭尚友几次追究前朝留下来的大臣,执意不同意。黄尊素引用杜征南多次联系洛阳一带的权贵为例劝告他,魏大中最终没有听取,推举任用谢应祥,灾难由此发生了。
汪文言刚下狱时,魏忠贤就想罗织各人的罪名。不久,当他得知是黄尊素从中化解时,就更加忌恨了。魏忠贤的党羽也因为黄尊素多智谋,想杀死他。正好苏州一带谣传黄尊素想效法杨一清诛杀刘瑾的榜样,让李实充当张永的角色,传授给他秘密的计谋。魏忠贤非常害怕,派遣四个密探到苏州一带刺探情报。侍郎乌程人沈演居住在家,报告魏忠贤说:“事情有眉目了!”当天派使者呵斥李实,拿走了盖有图章的空白奏疏,列上黄尊素七个人的姓名,于是逮捕他。使者来到苏州,碰到苏州城内围攻逮捕周顺昌的旗官,城外的人攻击逮捕黄尊素的人。负责逮捕的人把逮捕证给丢了,不敢到达。黄尊素听说了,立即穿上囚服到衙门投案自首。许显纯、崔应允严刑拷问,勒索赃款二千八百两,五天一次追掠。不久,得知狱卒将要谋害自己,黄尊素叩头谢皇上、父亲的恩惠,写诗一首,于是自尽。这时是天启六年(1626)闰六月初一,终年四十三岁。崇祯初年,追赠太仆卿,封一个儿子做官。南明福王时,追封谥号忠端。
满朝荐 江秉谦 侯震旸(倪思辉 朱钦相 王心一) 王允成(李希孔毛士龙)
满朝荐,字震东,麻阳人。万历三十二年进士。授咸宁知县,有廉能声。税监梁永纵其下劫诸生橐,朝荐捕治之。永怒,劾其擅刑税役,诏镌一官。大学士沈鲤等论救,不听。会巡抚顾其志极论永贪残状,乃复朝荐官,夺俸一岁。无何,永遣人蛊巡按御史余懋衡。事觉,朝荐捕获其人。永惧,率众擐甲入县庭。吏卒早为备,无所掠而去。城中数夜惊,言永反,或谓永宜自明,永遂下教,自白不反状,然蓄甲者数百。而朝荐助懋衡操之急,诸恶党多亡去。朝荐追之渭南,颇有所格伤。永惧,使使系书发中,入都讼朝荐劫上供物,杀数人,投尸河中。帝震怒,立遣使逮治,时三十五年七月也。既至,下诏狱搒掠,遂长系。中外论救,自大学士朱赓以下,百十疏。最后,四十一年秋,万寿节将届,用大学士叶向高请,乃与王邦才、卞孔时并释归。
光宗立,起南京刑部郎中,再迁尚宝卿。天启二年,辽东地尽失,海内多故,而廷臣方植党逞浮议。朝荐深虑之,疏陈时事十可忧、七可怪,语极危切。寻进太仆少卿,复上疏曰:
比者,风霾曀晦,星月昼见,太白经天,四月雹,六月冰,山东地震,畿内霪潦,天地之变极矣。四川则奢崇明叛,贵州则安邦彦叛,山东则徐鸿儒乱,民人之变极矣。而朝廷政令乃颠倒日甚。
一乞骸耳,周嘉谟、刘一燝,顾命之元老,以中谗去;孙慎行,守礼之宗伯,以封典去;王纪,执法如山之司寇,以平反去;皆漠不顾惜。独忄卷忄卷于三十疏劾之沈纮,即去而犹加异数焉。祖宗朝有是颠倒乎?一建言耳,倪思辉、朱钦相等之削籍,已重箝口之嗟;周朝瑞、惠世扬等之拂衣,又中一网之计。祖宗朝有是颠倒乎?一边策耳,西部索百万之赀,边臣犹虑其未饱;健儿乞锱铢之饷,度支尚谓其过奢。祖宗朝有是颠倒乎?一弃城耳,多年议确之犯或以庇厚而缓求,旬日矜疑之辈反以妒深而苛督。祖宗朝有是颠倒乎?一缉奸耳,正罪自有常律,平反原无滥条。辽阳之祸,起于袁应泰之大纳降人,降人尽占居民妇女,故辽民发愤,招敌攻城。事发仓卒,未闻有何人献送之说也。广宁之变,起于王化贞之误信西部,取饷金以啖插而不给卒伍,以故人心离散。敌兵过河,又不闻西部策应,遂至手足无措,抱头鼠窜。亦事发仓卒,未闻有何人献送之说也。深求奸细,不过为化贞卸罪地耳。王纪不欲杀人媚人,反致削籍。祖宗朝有是颠倒乎?若夫阁臣之职,在主持清议。今章疏有妒才坏政者,非惟不斥也,轻则两可,重则竟行其言矣。有殛奸报国者,非惟不纳也,轻则见让,重则递加黜罚矣。尤有恨者,沈纮贿卢受得进,及受败,又交通跋扈之奄以树威。振、瑾偾裂之祸,皆纮作俑,而放流不加。他若戚畹,岂不当检,何至以阉寺之谗,毙其三仆?三宫分有常尊,何至以倾国之昵,僣逼母仪。此皆颠倒之甚者也。顾成于陛下者什之一二,成于当事大臣者十之八九。臣诚不忍见神州陆沈,祈陛下终览臣疏,与阁部大臣更弦易辙,悉轨祖宗旧章,臣即从逢、干于地下,犹生之年。
既奏,魏忠贤激帝怒,降旨切责,褫职为民。大学士向高申救甚力,帝不纳。已,忠贤党撰《东林同志录》,朝荐与焉,竟不复用。崇祯二年荐起故官,未上卒。
江秉谦,字兆豫,歙人。万历三十八年进士。除鄞县知县。用廉能征,拟授御史。久不得命,以葬亲归。光宗立,命始下,入台,侃侃言事。
天启元年,首陈君臣虚己奉公之道,规切甚至。户部尚书李汝华建议兴屯,请专遣御史,三年课绩,所垦足抵年例饷银,即擢京卿。秉谦力驳其谬,因言汝华尸素,宜亟罢。汝华疏辨,秉谦再劾之。
沈阳既失,朝士多思熊廷弼,而给事中郭巩独论廷弼丧师误国,请并罪阁臣刘一燝。秉谦愤,力颂廷弼保守危疆功,且曰:“今廷弼勘覆已明,议者犹以一人私情没天下公论,宁坏朝廷封疆,不忘胸中畛域。”章下廷议。会辽阳复失,廷弼旋起经略。巩坐妄议夺官,遂与秉谦为仇。廷弼既镇山海,议遣使宣谕朝鲜发兵牵制。副使梁之垣请行,廷弼喜,请付二十万金为军赀。兵部尚书张鹤鸣不予,秉谦抗疏争。鹤鸣怒,力诋秉谦朋党。秉谦疏辨,帝不罪。
鹤鸣既抑廷弼,专庇巡抚王化贞,朝士多附会之。帝以经、抚不和,诏廷臣议。秉谦言:“陛下再起廷弼,委以重寄,曰‘疆场事不从中制’。乃数月以来,廷弼不得措手足,呼号日闻,辨驳踵至。执为词者曰‘经、抚不和,化贞主战,廷弼主守耳,夫廷弼非专言守,谓守定而后可战也。化贞锐意战,即战胜,可无事守乎?万一不胜,又将何以守?此中利害,夫人知之。乃一则无言不从,一则无策不弃。岂真不明于战守之说,但从化贞、廷弼起见耳。陛下既命廷弼节制三方,则三方之进战退守当一一听其指挥。乃化贞欲进,则使廷弼从之进,欲退,则使廷弼随之退。化贞倏进倏退,则使廷弼进不知所以战,退不知所以守。是化贞有节制廷弼之权,而廷弼未尝有节制三方之权也。故今日之事,非经、抚不和,乃好恶经、抚者不和;非战守之议论不合,乃左右经、抚者之议论不合。请专责廷弼,实图战守。”末讥首辅叶向高两可含糊,势必两可掣肘,安能责成功。语极切至。
后朝议方撤廷弼,而化贞已弃广宁遁。秉谦益愤,以职方郎耿如杞附和鹤鸣,力助化贞排廷弼,致封疆丧失,连疏攻之。并援世宗戮丁汝夔故事,乞亟置鹤鸣于法。帝以鹤鸣方行边,不当轻诋,夺秉谦俸半岁,如杞不问。秉谦复上疏言:“鹤鸣一入中枢,初不过卤莽而无远识,既乃至凶狠而动杀机。明知西部间谍俱虚,战守参差难合,乃顾自欺以欺朝廷。何处有机会?而曰机会可乘。何日渡河?而曰渡河必胜。既欲驱经略以出关,而不肯付经略以节制,既欲置廷弼于广宁,而未尝移化贞于何地。破坏封疆之罪,可置弗问哉?且化贞先弃地先逃,犹曰功罪相半。即此一言,纵寸斩鹤鸣,不足赎其欺君误国罪,乃犹敢哆口定他入罪案耶!”当是时,大学士沈纮潜结中官刘朝、乳媪客氏,募兵入禁中,兴内操。给事中惠世扬、周朝瑞等十二人再疏力攻,秉谦与焉,并诋朝及客氏。内外胥怨,遂假劾鹤鸣疏,出秉谦于外。无何,郭巩召还,交通魏忠贤,力沮秉谦。是冬,皇子生,言官被谪者悉召还,独秉谦不与。家居四年,闻忠贤益乱政,忧愤卒。
居数月,忠贤党御史卓迈追劾秉谦保护廷弼,遂削籍。崇祯初,复官。
侯震旸,字得一,嘉定人。祖尧封,监察御史。忤大学士张居正,外转。累官至福建右参政,有廉直声。震旸举万历三十八年进士,授行人。
天启初,擢吏科给事中。是时,保姆奉圣夫人客氏方擅宠,与魏忠贤及大学士沈纮相表里,势焰张甚。既遣出宫,熹宗思念流涕,至日旰不御食,遂宣谕复入。震旸疏言:“宫闱禁地,奸珰群小睥睨其侧,内外钩连,借丛炀灶,有不忍言者。王圣宠而煽江京、李闰之奸,赵娆宠而构曹节、皇甫之变。幺么里妇,何堪数昵至尊哉?”不省。
会辽事棘,经略熊廷弼、巡抚王化贞相牴牾,兵部尚书张鹤鸣右化贞,议者遂欲移廷弼,与化贞画地任事。震旸逆知其必败,疏言:“事势至此,陛下宜遣问经臣。果能加意训练,则进止迟速不从中制,虽撤抚臣,一以付之,无不可者。如不然,则督其条晰陈奏,以听吏议,摭拾残局,专任化贞。此一说也。不则移廷弼密云,而出本兵为经略。鹤鸣素慷慨自命,与其事败同罪,不若挺身报国。此又一说也。不则遂以经略授化贞,择沈深有谋者代任巡抚,以资后劲。此又一说也。不则直移廷弼于登、莱,终其三方布置之策,与化贞相犄角。此又一说也。若复迁延犹豫,必偾国事。”疏上,方有旨集议,而大清兵已破广宁矣。化贞、廷弼相率入关门,犹数奉温旨,责以戴罪立功。
震旸大愤懑,再疏言:“臣言不幸验矣,为今日计,论法不论情。河西未坏以前,举朝所惜者,什七在化贞,今不能为化贞惜也。河西既坏以后,举朝所宽者什九在廷弼,今亦不能为廷弼宽也。策抚臣者,谓宜责令还赴广宁,联属西部。然而廥库已竭,其能赤手效包胥乎?策经臣者,谓宜仍责守关。然所谓守者,将如廷弼前议三十万兵数十万饷,以图后效乎?抑止令率残卒出关外,姑示不杀乎?凡此无一可者。及今不定逃臣之律,残疆其奚赖焉?”其后治失事罪,盖略如震旸疏云。
已,遂劾大学士沈纮结纳奉圣夫人及诸中官为朋党,具发其构杀故监王安状。忠贤即日传旨谪震旸。震旸陛辞,复上田赋、河渠二议。以逐臣不当建议,再镌二级以归。
震旸在垣八月,章奏凡数十上。崇祯初,召复故官,震旸已前卒。因其子主事峒曾请,特赠太常少卿。
方震旸之论客氏也,给事中祁门倪思辉、临川朱钦相疏继之。帝大恚,并贬三官。大学士刘一燝、尚书周嘉谟等交章论救,皆不纳。御史吴县王心一言之尤切,帝怒,贬官如之。心一同官龙溪马鸣起复抗疏谏,且言客氏六不可留。帝议加重谴,用一燝等言,夺俸一年。
先是,元年正月,客氏未出宫,诏给土田二十顷,为护坟香火赀。又诏魏进忠侍卫有功,待陵工告竣,并行叙录。心一抗疏言:“陛下眷念二人,加给土田,明示优录,恐东征将士闻而解体。况梓宫未殡,先念保姆之香火,陵工未成,强入奄侍之勤劳,于理为不顺,于情为失宜。”不报。至是,与思辉、钦相并贬,廷臣请召还者十余疏。皇子生,诏思辉、钦相、心一、鸣起并复故官。
钦相寻擢太仆少卿。杨涟既劾魏忠贤,钦相亦抗疏极论。五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,讨贼杨六、蔡三、钟六等有功。旋以忤忠贤,除名。思辉,崇祯时终南京督储尚书,心一终刑部侍郎,鸣起终南京右都御史。
王允成,字述文,泽州人。万历中举于乡,除获鹿知县。以治行异等,征授南京御史。时甲科势重,乙科多卑下之。允成体貌魁梧,才气飙发,欲凌甲科出其上,首疏论辽左失事诸臣,请正刑辟。
熹宗即位,廷臣方争论“梃击”、“移宫”事,而帝降两谕罪选侍,因言移宫后相安状。大学士方从哲封还上谕。允成陈保治十事,中言:“张差闯宫,说者谓疯癫。青宫岂发疯之地?庞保、刘成岂并疯之人?言念及此,可为寒心。今郑氏四十年之恩威犹在,卵翼心腹寔繁有徒,陛下当思所以防之。比者,圣谕多从中出,当,则开炀灶之端;不当,而臣下争执,必成反汗之势,孰若事无大小,尽归内阁。至元辅方从哲,屡劾不去。陛下于选侍移宫后,发一敕谕,不过如常人表明心迹耳,从哲辄封还。夫封后之命,都督之命,贬谪周朝瑞之命,何皆不封还?司马昭之心,路人知之矣。”姚宗文阅视辽左,与熊廷弼相失,归而鼓同列攻之。允成恶其奸,再疏论列。
天启元年,疏请恤先朝直臣,列杨天民等三十六人以上,帝纳之。俄陈任辅弼、择经略、慎中枢、专大帅、更戎政、严赏罚数事,末言:“方今最可虑者,陛下孤立禁中。先朝怙权恃宠诸奄,与今日左右近习,互相忌嫉,恐乘机肆毒,彼此相戕。夫防护禁庭,责在内阁及司礼。务令潜消默化,俾圣躬与皇弟,并得高枕无忧,斯为根本至计。”时韪其言。
已,劾刑部尚书黄克缵倡言保护选侍,贻误贾继春,又曲庇盗宝内侍,至辨御史焦源溥纲常一疏,刺谬特甚。已,极论内降及留中之害,末复规切阁部大臣。忤旨,停俸。给事中毛士龙劾府丞邵辅忠,允成亦偕同官李希孔斥辅忠。已,极言纲纪废弛,请戒姑息、破因循,指斥时事甚悉。
当是时,中贵刘朝、魏进忠与乳媪客氏相倚为奸。允成抗疏历数其罪,略言:“内廷顾命之珰,犬食其余,不蒙帷盖之泽;外廷顾命之老,中旨趣出,立见田里之收。以小马为驰骋之赀,谁启盘于游田之渐;以大臣为释忿之地,谁启咈其耇长之心。刘朝辈初亦不预外事,自沈纮、邵辅忠导之,遂恣肆无忌。浸假而王心一、倪思辉、朱钦相斥矣,浸假而司空用陪推矣,浸假而中旨用考官矣。是易置大臣之权在二竖也。近者弄权愈甚,逐大臣如振落,王纪、满朝荐并削职为编氓。是驱除大臣之权在二竖也。科臣迁改,自有定叙,给假推升,往例皆然。乃恶周朝瑞之正直,忽有不许推用之旨。是转迁百官之权在二竖也。秦藩以小宗继大宗,诸子不得封郡王,祖制昭然。乃部科争之不获,相继而去。是进退诸藩之权在二竖也。招权纳贿,作福作威;二竖弄权于外,客氏主谋于中。王振、刘瑾之祸将复见今日。”疏入,进忠辈切齿。允成复特疏论秦府滥恩之谬,帝终不省。
三年六月,允成又劾进忠,进忠益恨。明年,赵南星为吏部,知允成贤,调之于北。未几,南星被逐,御史张讷劾南星调允成非法,遂除名。后给事中陈维新复劾允成贪险,诏抚按提问,坐以赃私。庄烈帝嗣位,以允成尝请保护皇弟,识其名,召复故官。未几卒。
当天启初,东林方盛,其主张联络者,率在言路。允成居南,与北相应和,时贵多畏其锋。然谔谔敢言,屡犯近幸,其风采足重云。
李希孔,字子铸,三水人。万历三十八年进士。授中书舍人,擢南京御史。给事中姚宗文阅辽东军,排经略熊廷弼,希孔连疏劾之。已,又纠宗文阻抑考选,以“令旨”二字抗言缴还,遏先帝非常之德。泰昌元年冬,陈时政七事。天启改元,与允成劾邵辅忠。已,请宥言官倪思辉、朱钦相、王心一。三年上《折邪议》,以定两朝实录,疏言:
昔郑氏谋危国本,而左袒之者,莫彰著于三王并封之事。今秉笔者不谓非也,且推其功,至与陈平、狄仁杰并。此其说不可解也。当时并封未有旨,辅臣王锡爵盖先有密疏请也。迨旨下礼部,而王如坚、朱维京、涂一臻、王学曾、岳元声、顾允成、于孔兼等苦口力争,又共责让锡爵于朝房。于是锡爵始知大义之不可违,而天下之不我予,随上疏检举,而封事停也。假令如坚等不死争,不责让,将并封之事遂以定,而子以母贵之说,且徐邀定策国老之勋。而乃饰之曰:“旋命旋引咎,事遂以止。”嗟乎,此可为锡爵讳乎哉!且闻锡爵语人曰:“王给事中遗悔否?”以故事关国本,诸臣稿项黄馘,终锡爵世不复起。不知前代之安刘、复唐者,谁厄王陵,使之不见天日乎?曾剪除张柬之、桓彦范等五人,而令赍志以没乎?臣所以折邪议者,一也。
其次,莫彰于张差闯宫之事。而秉笔者犹谓无罪也,且轻其事,而列王大臣、贯高事为辞。此其说又不可解也。王大臣之徒手而闯至乾清宫门也,冯保怨旧辅高拱,置刃其袖,挟使供之,非实事也。张差之梃,谁授之而谁使之乎?贯高身无完肤,而词不及张敖,故汉高得释敖不问。可与张差之事,造谋主使口招历历者比乎?昔宽处之以全伦,今直笔之以存实,以戒后,自两不相妨,而奈之何欲讳之?且讳之以为君父隐,可也;为乱贼辈隐,则何为?臣所以折邪议者,二也。
至封后遗诏,自古未有帝崩立后者。此不过贵妃私人谋假母后之尊,以弭罪状。故称遗诏,以要必行。奈何犹称先志,重诬神祖,而阴为阿附传封者开一面也?臣所以折邪议者,三也。
帝之令德考终,自不宜谓因药致崩,被不美之名。而当时在内视病者,乌可于积劳积虚之后,投攻克之剂。群议汹汹,方蓄疑虑变之深,而遽值先帝升遐,又适有下药之事,安得不痛之恨之,疾首顿足而深望之?乃讨奸者愤激而甚其词,庇奸者借题以逸其罚。君父何人,臣子可以侥幸而尝试乎?臣所以折邪议者,四也。
先帝之继神庙弃群臣也,两月之内,鼎湖再号。陛下孑然一身,怙恃无托,宫禁深閟,狐鼠实繁,其于杜渐防微,自不得不倍加严慎。即不然,而以新天子俨然避正殿,让一先朝宫嫔,万世而下谓如何国体。此杨涟等诸臣所以权衡轻重,亟以移宫请也。宫已移矣,涟等之心事毕矣,本未尝居以为功,何至反以为罪而禁锢之、摈逐之,是诚何心?即选侍久侍先帝,生育公主,诸臣未必不力请于陛下,加之恩礼。今陛下既安,选侍又未尝不安,有何冤抑,而汲汲皇皇为无病之沈吟?臣所以折邪议者,五也。
抑犹有未尽者。神祖与先帝所以处父子骨肉之际,仁义孝慈,本无可以置喙。即当年母爱子抱,外议喧哗,然虽有城社媒孽之奸,卒不以易祖训立长之序,则愈足见神祖之明圣,与先帝之大孝。何足讳、何必讳,又何可讳?若谓言及郑氏之过,便伤神祖之明,则我朝仁庙监国危疑,何尝为成祖之累。而当时史臣直勒之汗青,并未闻有嫌疑之避也。何独至今而立此一说,巧为奸人脱卸,使昔日不能置之罪,今日不容著之书,何可训也!今史局开,公道明,而坐视奸辈阴谋,辨言乱义,将令三纲紊,九法灭,天下止知有私交,而不知有君父。乞特敕纂修诸臣,据事直书,无疑无隐,则继述大孝过于武、周,而世道人心攸赖之矣。
诏付史馆参酌,然其后卒不能改也。已,又请出客氏于外,请诛崔文升。忌者甚众,指为东林党。未几,卒官,故不与珰祸。
毛士龙,字伯高,宜兴人。万历四十一年进士。授杭州推官。熹宗即位,擢刑科给事中,首劾姚宗文阅视乖张。杨涟去国,抗疏请留。天启改元正月疏论“三案”,力言孙慎行、陆梦龙、陆大受、何士晋、马德沣、王之寀、杨涟等有功社稷,而魏浚辈丑正害直之罪。帝是之。
李选侍之移宫也,其内竖刘朝、田诏、刘进忠等五人,以盗赀下刑部狱。尚书黄克缵庇之,数称其冤。帝不从,论死。是年五月,王安罢,魏进忠用事。诏等进重赂,令其下李文盛等上疏鸣冤,进忠即传旨贷死。大学士刘一燝等执奏者再。旨下刑科,士龙抄参者三,旨几中寝。克缵乃陈其冤状,而请付之热审。进忠不从,传旨立释。士龙愤,劾克缵阿旨骫法,不可为大臣,且数朝等罪甚悉。由是进忠及诸奄衔士龙次骨。进忠广开告密,诬天津废将陈天爵交通李承芳,逮其一家五十余人,下诏狱。士龙即劾锦衣骆思恭及诬告者罪。进忠憾张后抑己,诬为死囚孙二所出,布散流言。士龙请究治妖言奸党并主使逆徒,进忠益憾。
至九月,士龙劾顺天府丞邵辅忠奸贪,希孔、允成亦劾之,辅忠大惧。朝等因诱以超擢,令攻士龙。辅忠遂讦士龙官杭州时盗库纳妓,进忠从中下其疏。尚书周嘉谟等言两人所讦,风闻,请宽贷。进忠不从,削士龙籍,辅忠落职闲住。进忠后易名忠贤,显盗国柄,恨士龙未已。四年冬,令其私人张讷劾之,再命削籍。明年三月入之汪文言狱词,谓纳李三才贿三千,谋起南京吏部,下抚按提讯追赃,遣戍平阳卫。已而辅忠起用,骤迁兵部侍郎。六年十二月,御史刘徽复摭辅忠前奏,劾士龙纳访犯万金,下法司逮治。士龙知忠贤必杀己,夜中逾墙遁,其妾不知也,谓有司杀之,被发号泣于道,有司无如之何。士龙乃潜至家,载妻子浮太湖以免。
庄烈帝嗣位,忠贤伏诛。朝士为士龙称冤,诏尽赦其罪。士龙始诣阙谢恩,且陈被陷之故。帝怜之,命复官致仕,竟不召用。至崇祯十四年,里人周延儒再相,始起漕储副使,督苏、松诸郡粮。明年冬,入为太仆少卿。又明年春,擢左佥都御史。时左都御史李邦华、副都御史惠世扬皆未至,士龙独掌院事。帝尝语辅臣:“往例御史巡方,类微服访民间。近高牙大纛,气凌巡抚,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,每奉使,富可敌国,宜重惩。”士龙闻,劾逮福建巡按李嗣京。十月谢病归。国变后卒。
赞曰:满朝荐,健令也,出死力以抗凶锋,幽深牢而弗悔。及跻言路,益发愤时事,庶几强立不反者欤。江秉谦、侯震旸之论经抚,李希孔之论“三案”,皆切中事理。王允成直攻刘朝、魏进忠,而不与杨、左、周、黄诸人同难。毛士龙顾以谲免。盖忠贤杀人皆成于附阉邪党,彼其甘心善类,授之刃而假手焉且加功者,罪直浮于忠贤已。